书店减税:可能?不可能?
作者:姚轩杰 时间:2011年03月30日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实体书店生存堪忧,已是一段时间以来困扰中国书业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提交了《建议政府扶持传统书店及纸质书业的提案》,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稍后,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系副主任周正兵带领的课题组所做的关于实体书店税收问题的研究报告披露,政府如何以减税或免税的方式扶持文化企业尤其是书业企业的问题再一次突显在从业人员和社会面前。
书店税赋:重还是不重?
中国的图书销售税率是13%,大大高于西方一些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的税率为0,意大利、瑞士的税率为2%,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的税率为6%,其余大多数国家在3%~7%之间。
据了解,书店要缴纳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当然,新华书店享受了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等。如郑州市新华书店2010年销售额为2.2亿元,优惠后缴纳税收共730万元;黑龙江新华书城2010年销售额为5100余万元,优惠后缴纳税费126万元;
武汉市新华书店总经理袁亚兵认为,新华书店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但只减免一部分,落实得不够彻底。的确,一些新华书店其实并未完全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山东省青岛市新华书店市店没有享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有五个县店有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江西省九江市新华书店县店免增值税,市店无税费优惠享受。
相比于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的处境更为艰难。
重庆西西弗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金伟竹向记者介绍,民营书店每年需要纳13%的增值税,赢利后需要缴纳25%的所得税。
不少民营书店的负责人都认为,民营书店面前有三座大山:高税收、高房租、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
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说,民营书店为解决社会就业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做出了同样重要的贡献,不应在税收政策上受到歧视。他最大的愿望是享受与国有新华书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书店税赋:减还是免?
现在国家在大的政策上支持文化产业,对书业来说,首先要扶持的就是书店。这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出版社负责人共同的看法。数字化浪潮让不少人觉得数字出版将代替传统出版,扶持书店没有必要。“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网络一定会替代传统出版,在我看来,没有几十年的时间这个转换是无法完成的。”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表示。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杨文轩也认为,目前网络出版并未完全代替传统书业,正处于过渡阶段,如果书店全部死亡,将会出现断层。再进一步说,书店更多是一种文化场所,不论以后转型为何种形态,它的文化功能都是存在的。
一直以来,政府对书业上游的支持较多。尤其是近几年,资本在上游也有动作,但对下游的扶持一直不到位。很多国有书店依靠政策享有地段优势,但这掩盖了他们内部管理不足的问题。而中小型民营书店,无政策支持,没有资本注入,生存最为困难。
黎波还提出减税可以分轻重,先书店,再中盘,再出版社以及作者。他建议全免书店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免除中盘的营业税,对出版社进行降税,对作者也降税。出版社除了呼吁,最好还能和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政策有前瞻性。当然,税收优惠不仅作为政策执行,最好形成法律和规定。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