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黄一九
• 聚焦科技社——俸培宗:发扬传统 积极进取 努力为科技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 聚焦科技社——苏青:浅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做法和想法
• 聚焦科技社——杨西京:抓住机遇 主动应对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 聚焦科技社——胡国臣:把握机遇 创新思路 加快人卫社国际化发展进程
• 聚焦科技社——毛文涛:坚守与转型
• 聚焦科技社——宗俊峰: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 聚焦科技社——张梦欣:发扬优势聚合资源 构架平台 精心谋划企业科学发展
• 聚焦科技社——杨文银:新形势下出版社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 聚焦科技社——齐学进:数字产品创新和盈利模式探讨
• 聚焦科技社——傅强:依托重大项目 推动转型发展
• 聚焦科技社——季仲华: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科学规划 实现邮电社健康快速发展
• 聚焦科技社——张敬德:转变机制 立足市场 努力打造北科品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兄弟社的同仁:
大家好!
随着湖南出版集团的全面改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8年底由以前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向了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在改制转企这个大前提下,出版社怎么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近几年来发展的原则和思路是:一是坚持全面创新,搞好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二是继续坚持兼顾两个效益的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和出版导向放在首位;三是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在保障正确出版导向的基础上,向市场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出版能力作为出版社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环境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五是继续坚持跨越式的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来推动出版发展。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管理,始终专注出版主业,才能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取得了一些进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现有的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10年底,我社图书全年销售码洋将接近2亿元,新版图书500多种,重印图书近400种,利润预期为1000万元以上,相比“十一五”初期,出版品种预计将增长60%多,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将大幅度增长。
今天大会指定我发言,以下我不揣冒昧,谈一谈我社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以就教于各位领导和同仁。
1.以改制为契机,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以我社两个品牌图书出版编辑室为基础,成立了科普和医卫两个事业部。实行事业部制,社领导层可以摆脱日常繁杂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各种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全社的经营目标、政策和制度,自主经营,充分发挥事业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改制以来,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加明确了事业部的定位,在服从社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事业部将拥有用人选择权、经营策划运作权、定额资产调度权和约定收入分配权。社里对事业部实行目标管理,制定了以绩效为评价指标,责权利相统一的新的考核体系,其考核重点为利润完成情况、优势品牌(板块)市场占有率(包括利润、出书品种数、质量、获奖情况等)。在新的考核体系中,包括编辑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都实行将图书利润、出版品种、选题实现率、发货总码洋、回款率、库存周转次数相关联的考核。经过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科普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同行前列,医卫图书的出版也能保持不错的排名。目前我们正在思考怎么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事业部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我社将把事业部的建设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提出的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紧密结合。将来对其他比较成熟的、有一定规模的品牌和板块,也将推行事业部制或项目部制。
2.品牌图书出版快速稳健发展。
改制以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加大了对各个下属出版社的调控,对各种资源实施了统一调度,集团提出,在全集团各出版社品牌板块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搭建8大出版服务平台。其中与我社品牌和出版优势关联度非常大的有科普、观念性经管畅销书、职业教育等出版服务平台。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要能吸引和融合多种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外部资源,提供多层次、全系列、多媒介的出版产品。围绕这几大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我社编辑资源、资金投入、营销渠道的拓展等都向这几大出版服务平台倾斜。具体的做法是:夯实医卫图书和科普图书两个核心品牌,着力打造了七条产品线,即:○1医卫图书核心产品线;○2科普图书核心产品线;○3生活图书产品线;○4“农家书屋”图书产品线;○5经管类图书产品线;○6职教及其他教育图书产品线;○7工业技术图书产品线。
在科普图书出版方面,除了上述所说建立科普图书编辑事业部以外,具体在产品方面,我们继续做好了《第一推动丛书》出版,并在大众科普、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出版方面发力。最近几年,在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评选中,我社每年都有青少年科普读物名列其中。下一步,我们将拓展出版资源,加大原创科普图书出版力度。
在医卫图书方面,坚持了医学学术专著定位的高端化、实用技术类图书构建的差异化、本土选题资源挖掘的纵深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理念形成了一系列重点图书产品项目。包括最近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冉氏释名本草》,以及品牌图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的滚动开发和改版,现在这套图书共有10种,其中有7种名列开卷医学图书排行前100名,成为了各级医院升级达标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以国家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我社立足“农家书屋”平台,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及规模化经营等新情况,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生产规模大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选题,力推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卫生保健、农村适用的工业技术、农村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物。去年,我社圆满完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健康农家》(DVD光盘)的出版。200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支持下,由我社牵头,发起组建了“地方科技出版社‘农家书屋’出版与发行联合体”,目前已有16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通过“联合体”共同出版与发行 “农家书屋”图书。我社“农家书屋”图书发行码洋也从2009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00多万元。我们将继续发挥“联合体”的优势,做好“农家书屋”图书的出版和发行,并探讨其他联合方式。
在经管图书出版方面,《世界是平的》出版给我社在引进先进概念图书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最近出版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不可思议的年代》,都是这个出版路子的延伸。除了引进经管类图书的高端产品系列外。我们也加大了原创经管图书的开发力度,出版了《经济学300年》等原创精品图书。这类图书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为我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 打造具有本社特色的准超书工程。
为确保我社经济效益持续、高效增长,打造湘科图书“中高产”集群,克服本社一般图书销售对某些超级畅销图书依存度过大的问题,我们从2009年开始实行了准超书工程。每年策划25个左右有潜质的选题,纳入准超图书生产计划。对被列入准超图书的选题,将以各个方面力量来保障其如期高质量的出版,在选题及书稿打磨方面由社里专题研究,编辑力量由社里通盘调配,生产进度方面由社里全程监控,营销推广方面由社里整体协调。并且要求发行量取得突破。被列入准超图书的选题,一般应于当年1~6月,最迟不超过7月底出版,以保证当年出版,当年见效。在准超书中发掘畅销书是我社进行准超书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我社今年9月份出版的《不可思议的年代》,10月、11月两个月分别登上了开卷畅销书非虚构类排行榜的第5和第7名。畅销书也是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花大力气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每年,集团给各出版社也下达了畅销书指标,也对畅销图书给予了重奖。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找到畅销图书的规律,打造畅销图书,不再是出版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4.精心组织国家重点项目的出版。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国家对于文化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在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当口,国家的大力投入,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社申请承担了多项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其中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健康农家》100集动漫情景科普系列剧(DVD)、《爱因斯坦全集(1~10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我们以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效的组织架构、高水平的作者资源配置充分保障了国家有关基金项目按质按时圆满完成,得到总署及有关上级部门和业界的好评。另外,我社对总署制定的各种重大纪念日图书出版方面,也积极响应,出版了纪念建军八十周年重点图书《哈军工传》、《中国航空史(第二版)》,纪念改革开放30年重点图书《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重点图书《飞天梦》等。
5.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保障出版企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我社一直坚持走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并举之路,夯实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实现图书出版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提出了以“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对全社人员大力实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在职教育和专业强化培训,并在实践中锻炼队伍,使全社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008年改制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弥补某些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我社提出了“以我为主,借助外力,获得出版社能力快速扩张”的人力资源建设思路,加强了与各类民营工作机构合作。如与长沙某文化公司合作,引进日本的手工制作类图书,在生活图书板块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本社编辑力量全程介入,目前每年策划近100种手工制作类图书选题,在这一个板块,将提升我社图书年销售码洋近千万元。说起这家民营文化公司,以前他认为,国有出版社不像他们那样灵活,也不如他们对市场盯得那么紧,经过一年多的合作,他们感叹,没想到国有出版社改制以后所表现出的活力和二次创业的激情比民营公司还强。所以,我们和民营公司的合作将越来越趋于紧密,将从单纯的项目合作走向更加紧密的资本合作。我社于2008年建立了北京出版中心,充分发挥北京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我社在北京延揽人才、抢占重要出版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在出版社转企改制以后,我们的一些做法,但是我们仍然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如何依托集团公司人、财、物方面的优势,更好的整合资源,快速发展壮大自己的能力;如何在专业化方面做得更加精细,更好的找准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切合点等。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指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