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胡国臣
• 聚焦科技社——俸培宗:发扬传统 积极进取 努力为科技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 聚焦科技社——苏青:浅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做法和想法
• 聚焦科技社——杨西京:抓住机遇 主动应对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 聚焦科技社——黄一九:全面创新 推动发展
• 聚焦科技社——毛文涛:坚守与转型
• 聚焦科技社——宗俊峰: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 聚焦科技社——张梦欣:发扬优势聚合资源 构架平台 精心谋划企业科学发展
• 聚焦科技社——杨文银:新形势下出版社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 聚焦科技社——齐学进:数字产品创新和盈利模式探讨
• 聚焦科技社——傅强:依托重大项目 推动转型发展
• 聚焦科技社——季仲华: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科学规划 实现邮电社健康快速发展
• 聚焦科技社——张敬德:转变机制 立足市场 努力打造北科品牌
[百道讯]早在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际出版界还名不见经传、不为人所了解时,就制定了用五到十年的时间由国内医学专业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国际医学专业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在当时的中国出版界,国内出版社如何“走出去”,如何实施国际化发展,还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借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两个市场,认真分析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将中国文化优秀代表的中医药图书作为“走出去”的最佳切入点,快速推出近200种中医药图书和音像产品,以法兰克福等国际著名书展为平台,频频亮相,短短的几年内就与40多个国家实现了10几个语种的出版合作与产品销售。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又抓住机遇,进行资本运作,成立美国公司,收购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全部医学图书资产,大大缩短了国际化进程,一举拥有了包括世界医学图书排名前三的癌症和口腔学科在内的250多种外版图书,以总量近500种外文版图书的规模跻身世界医学出版中等出版公司之列。同时,我们以新建的包括五星级酒店、完善的国际会议中心在内的8万平方米的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为平台,打造了“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品牌,进一步扩大人卫出版品牌影响力,为美国公司巩固作者资源、拓展选题领域,为国内教材出版内容和质量快速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人卫社的国际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
一、深入调研,确定思路,找准切入点,制定具体规划,是“走出去”成功的前提
我们的“走出去”工作不是盲目跟风,不是走过场,而是经过充分调研,找准切入点。基于十多年对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的近40个国家中医临床、科研、教育情况及国外图书市场特别是医药出版市场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我们认识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的中医药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切入点。这除了中医药具有中国文化传承最悠久、最系统的特点之外,还因为中医药图书作为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其走向世界有着广泛的国际基础和发展空间。加之人卫社在中医药出版方面的优势,50多年里共出版中医药专著2000余种,其中古籍300余种,成为中医图书“走出去”的重要资源和良好条件。正所谓发挥比较优势,我们把中医药图书作为“走出去”的最佳切入点。
为落实中医“走出去”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机构,全球招聘英文编辑,使“走出去”工作在机构上予以保证,在工作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在“走出去”图书选择上,我们完全根据国际需求,严格筛选适合国外读者口味和国外当地民情的书目,制定了中医药科普图书、中医各类教材教辅、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名老中医经验、针灸、推拿、古籍和工具书共9大门类200种书目及音像产品35种,作为“走出去”的先导,率先走上国际图书市场。
中医图书“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翻译问题。中国图书翻译尤其是中医图书翻译一直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中国人翻译的,语言不过关,国外读者看不懂;国外人员翻译的,语言流畅,但专业知识谬误百出,不能正确表达中医药知识内涵。翻译问题成为中医药图书“走出去”的最大瓶颈。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相对稳定的以英语为母语人员构成的翻译队伍,是“走出去”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保证。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和完善翻译标准,进行中医名词及翻译体系建设。我们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合作,组织了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现有两大翻译标准的制订人员,再邀请国外有影响的三大中医翻译流派创始人或代表,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中联为依托,并与美国“全美考试委员会”合作,于2006年3月末4月初召开了来自7个国家的19名中医词汇专家、翻译专家、作者参加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国际统稿会”,确定翻译标准,统一了长期以来难以统一的中医名词术语,并准备以此术语体系为标准形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文种的标准化中医名词术语体系,此标准2008年已由我社正式出版,并在所有英文中医药图书翻译中得以应用。二是建立由国际中医专家、翻译专家、国内中医专家和翻译专家等组成的翻译队伍,由国内翻译人员、高年级医学院校留学生组成的国内翻译队伍负责初译,由国外母语为英语的专业人员进行二次翻译,再由英语专业编辑人员做语言修饰,最终完成翻译工作。从2005年底开始,我们先后从海外聘用了10余人来社长期工作,具体负责中医走出去图书及音像制品的翻译、审定工作,而且在海外还有十多名在聘外籍翻译人员也在做同样的工作。经过他们的翻译,使我社英文出版物从语言上完全达到了英语国家水平,在各大国际书展上获得了一致好评。甚至有些国际大的出版公司提出用我社的翻译团队来承担他们为之头痛多年的中医图书翻译任务。
有了好的出版物内容,还必须有国际化水平的装帧设计,从2005年起,我们有目的地选派美术编辑参加国际书展,开拓视野,按国外的流行方式和水准对图书进行装帧设计。我们要求人卫社的“走出去”图书产品从一开始,就完全达到国际出版一流水平。
好的产品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各大书展之机,展出产品,宣传形象。自2006年开始,我社除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政府展台外,在STM展馆独立设展,展出的近200种中医“走出去”产品,以质量和规模引起世界出版和销售商的重视,得到了较高评价,人卫社也已拥有优质中医药图书的形象走入了国际出版大舞台。
二、抓住机遇,实施本土化战略,进行资本运作,通过兼并收购,大大缩短国际化进程
在“走出去”收到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又抓住机遇,实施本土化战略,进行资本运作,成立了美国公司, 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全部图书资产,大大缩短国际化进程。
到2008年,人卫社的“走出去”工作已初见成效,为加快我社国际化进程,我们计划在美国成立美国公司,以统筹我社国际合作和各项业务的开展,实现本土化发展。就在此时,通过我社美国策划编辑部这一国际窗口,我们及时捕捉到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出售全部医学图书资产的信息,并迅速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进行相关的谈判,最后谈妥以371万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2008年7月,我社投资5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公司成立伊始,就拥有了北美中等规模的医学出版专业机构——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BC戴克出版公司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其肿瘤专业和口腔专业图书在国际医学界排名前三位,收购以后,我们立刻就拥有了一批国际著名医学专家作者群,拥有一批最多长达20年可不断修订再版的医学图书精品,收购的这200余种英文版图书加上我社近几年中西医“走出去”图书,我们以总量近500种外文版图书的规模一举跻身世界医学出版中等出版公司之列。可以说,这一收购所带来的效应将人卫社的国际化发展提前了近20年。
人卫社美国公司全部实施本土化发展,聘用了美国医学出版家、曾任美国知名医学出版机构麦格劳•希尔公司医学部副总编辑的马丁先生担任CEO,包括资深高级编辑、行政运营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均为美国人,并聘请了美国当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专有银行服务来协助公司运营,美国公司是完全按照美国本土法律、法规运作的国际出版机构。
在美国公司的图书出版方面,我们一方面通过人卫社和人卫社“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的影响力,巩固原BC戴克公司的作者资源,加紧图书修订,并在修订当中加进中国元素,即加入中国医学科技成果和添加中国著名作者,使中国医学成果和中国专家借此与世界一流专家同台亮相,扩大影响。一方面,我们还充分发挥与国际著名学会、机构以及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内的著名医学院校的良好合作关系,为美国公司策划新的图书选题,或者合作出版图书,双方共同著书立说。我们已与美国骨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社建立了出版合作,双方共同选题,共同组织中美两国作者编书,共同编辑加工,以双方的名义同时出版中、英文两种版本,中文版在国内销售,英文版在国际销售。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借合作出版之机,国内专家得以和国际大牌专家一起在国际亮相,人卫社的图书品牌也随之登上国际舞台。
在美国公司的图书生产方面,我们充分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美国公司的图书印制全部放到国内的人卫印刷厂,一方面使印厂具备了国际一流图书印制的能力,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使印制费用大大下降,甚至比很多美国公司在印度印制还便宜近30%,大大增强了美国公司图书的价格优势。
美国公司图书销售方面,2008年8-12月份,所收购BC戴克公司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就达到了130万美元。2009年新选题40种,实现销售186.5万美元,回款143.9万美元。2010年计划出版新书30种,上半年出版新书13本,另有12本新书已经进入排版程序。特别是重点品牌书《癌症医学》第8版的修订出版,成为美国公司业务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美国公司上半年销售113.9万美元,回款85万美元。我们计划美国公司5年内拥有动销品种500种,实现销售实洋320万美元,成为人卫社经济新增长点。根据2010年3月卫生部委托的专业机构的评估,人卫社美国公司在评估基准日2009年9月30日所表现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664.77万美元。可以说投资500万美元的美国公司非常物有所值。
作为人卫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美国公司还有很多可以尝试的事情,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我们利用美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三、以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为平台,打造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品牌,建设国际一流医学出版传媒集团
人卫社的“走出去”工作,以2008年成立美国公司为标志,实现了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走出去”工作,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为平台,打造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品牌,进一步扩大人卫出版品牌影响力,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专业出版传媒集团的目标不断努力。
我社在确立“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同时制定了九大发展战略和包括建设世界医药图书大厦在内的四大重点工程。近8万平方米的世界医药图书大厦集五A级写字楼、现代化智能化的五星级酒店和国际会展中心于一体,由我社投入自有资金8亿元建设,2009年12月投入使用。我们当初建设大厦的初衷,除了为资本运作上市积攒资产外,就是希望大厦以国际医药出版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中心、会议中心、展销中心的崭新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不断进出大厦,通过办班、讲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展示展销国内外图书等形式,为实现中外学术、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内医药行业快速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专家进入世界一流大家行列搭建平台,使大厦成为中外医学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殿堂。
在世界医药图书大厦这个平台上,打造“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这样一个品牌,是我们为医学行业发展服务、为医学教育发展服务这一工作方针的需要,也是我们人卫社走向国际的需要。我们历来强调专家学者在人卫图书品牌建设当中的作用,是几代中国优秀专家学者作者群用心血和笔墨打造了人卫品牌。我们要走向国际,也必须有一支国际著名的专家作者群。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可以使国际医学大家不断进出大厦,逐渐了解、认识、认同人卫社,成为人卫社的座上客,成为人卫社国际一流作者群。
2008年11月,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一届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的时候,我们就向中外来宾宣传了我们这一设想。那时大厦还是一个建筑工地,很多学者半信半疑。当2009年12月我们在大厦刚一启用就举行第二届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时,中外来宾400余人特别是11名世界知名院校长对我们集办公、会议、酒店于一体的世界医药图书大厦赞赏不已,对我们人卫社的实力和能力有了眼见为实的认知和认可。特别是我们务实而紧凑、不走过场的议题和会议组织,受到中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中外专家还一再呼吁,以我们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为主要会场,定期举办这种有专门议题的国际会议,他们都会踊跃参加。我们也认识到,打造这样一个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2010年10月22-24日,我们在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举行“第三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全国人大、卫生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领导,美国、英国等17位在全球排名前30位的国际知名医学院校长,国内两院院士和著名医学院校长,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出席会议。17位世界排名前30位的国际医学院校长、8位国内著名医学院校长共25位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
通过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与会的国际院校长们充分认识了人卫社、人卫社在国内的地位、人卫社的工作方针,与人卫社建立起友谊和联系。这样,就为人卫社美国公司做了宣传,一方面巩固了美国公司原有的作者群,一方面使得美国公司在美国选题、组稿时,能够因为人卫社的名气而认同人卫社美国公司,进而成为美国公司的作者,拓展选题领域,成为人卫社的宣传者和最佳介绍人。通过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我们可以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国内,一方面促进国内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将这些先进理念引入到我们的教材建设中,使国内教材出版内容和质量快速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卫版医学教材和图书的竞争力。
四、结语
人卫社的国际化发展,目标明确,战略清晰,措施得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卫社作为医学专业出版社,已经登上了国际医学出版的竞争舞台。目前人卫社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正在进行当中,下一步的资本运作上市工作也在策划当中。如果进展顺利,人卫社以近四十亿元的可上市资本,IPO上市或重组上市增发,就有能力一举兼并或控股正在跟踪当中的国际医学出版公司,不仅资产和销售可上百亿乃至千亿,还可以一举全面引进数字化出版,成为真正的跨国经营的医学专业出版传媒集团,真正实现中国出版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国际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