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化筑高少儿出版门槛
作者:张秋林 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来源:出版参考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据统计,非专业少儿出版社申报的少儿图书年度选题已占全国少儿图书年度选题总量的70%以上。很多出版社涉足少儿出版,主要是利益驱动,并无长远的专业追求,他们被目前少儿出版的表面繁荣所蒙敝,造成了一种错觉,误判少儿出版的门槛很低。其实少儿出版的门槛并不低,只是因为产业集中度不高而已。很多人还未真正摸清少儿出版领域水的深浅,无序竞争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少儿出版低水平出版重复。
如何提高少儿出版的门槛?答案很简单——专业。用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做出专业的产品,在行业内做到专业的高度。让后来者知难而退,让盲目跟进者“血本无归”,这样才能提升少儿出版的门槛。笔者作为专业少儿社的一位社长,一直保持对少儿出版的敬畏之心。
用专业的眼光选书
出版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判断。不凑热闹,反而销售火暴;不赶潮流,反而能勇立潮头。为儿童选书,为童心出版,通过优秀童书,为孩子建立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也为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儿童阅读和儿童出版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心理、教育认知发展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为孩子选择好书和好稿件需要眼光和趣味。在劣质少儿读物扰乱市场,拉低行业平均利润的情况下,优秀的少儿出版社不着急、不等待、不懈怠,沉着应对,决胜市场。
用专业的态度做精品
儿童读物从版式、印刷、用纸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这是常识。但很多非专业的机构出版的少儿读物缺乏这些常识,胡乱出版,然后用低折扣冲击市场。在别人都强调出版速度的时候,我们有的书打磨的时间非常长,有时长到连作者都不能忍受。但这样的打磨,使得每一个出版品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以“彩乌鸦原创中文系列”为例,它见证了我国少年儿童文学出版的三大变化。第一是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第二是从品种推销向品牌营销转变;第三是从国外引进向国内原创转变。
要提高少儿出版的门槛,必须实现由经营作品向经营作家的转变。笔者倡导建立长线编辑与长线作家的长效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出版效能的最大化,实现出版社、作家和读者的双赢。要提高少儿出版的门槛,必须优化图书结构,打造精品图书群。
用专业的精神推广
少儿出版之所以门槛不高,劣币驱逐良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购买者认识水平不够,对好书缺乏认识。优秀的少儿出版社并不盲目地适应市场,而是更着眼于培养市场、引导市场,举办各种层面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是让孩子成才所需成本最低的方式。培养儿童阅读,不外乎是做两件事:一是培养纯正的口味,学会选择;二是培养强健的胃口,锻炼消化。无节制快餐式的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不但让孩子的阅读品位偏离健康,也断送了孩子一生吸取知识所需要的大快朵颐的胃口。阅读胃口决定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决定国民素质。要通过阅读推广,让“读好书的孩子能从书中找到生命的力量”。
用专业的方式育品牌
如同其他产业一样,没有品牌,就永远只能成为“世界工厂”,只能赚取市场中利润最薄的那部分。少儿出版的门槛看似偏低,加大了建立出版社品牌的难度,但同时也创造了出版社建立品牌的机会。我们要通过不断出版优质的童书,在读者那里树立口碑,形成对出版社的品牌认同和用户忠诚度。保持出版社的品牌优势,是提高少儿出版门槛的“制胜法宝”。品牌的打造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经年累月持续打造。出版社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图书建设是基础,出版行为和营销方式引领是保证,人才建设是根本,渠道建设是支撑,企业文化是灵魂,造就读者是目的。”
综上所述,面对来势凶猛的外部竞争,笔者认为,优秀的少儿出版社唯一能祭起的就是“专业”这个法宝,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性,是提高少儿出版门槛的应有之道。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