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伟大的“叛逆”:中国新金融变革史
伟大的“叛逆”:中国新金融变革史


伟大的“叛逆”:中国新金融变革史

作  者:洪偌馨,董云峰 著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  价:68.00

I S B N :978730820714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中国经济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这是第一本全景式阐述中国新金融发展历程的著作,本书所描绘的是一部关于技术变革与金融创新的历史,也是一部民间金融倔强生长的历史。

  新金融的背后是新技术、新经济,是这个国家的全面起飞。尤其令人着迷的是,新金融生发于科技革命与现代金融的交叉口,金融精英与科技精英同台竞技,相爱相杀,精彩纷呈。

  2013年以来,我们见证过新金融的爆发与狂热,也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崩塌与整肃。有理想主义者,也有无耻之徒;有披荆斩棘,也有乱象丛生;有进步,也有荒唐;有光明,也有幽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终究步入了一个更好的金融世界。不管叫什么名字,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技术进步不休,金融创新不灭,新金融薪火相传。

  一代人努力缔造的新金融传奇,终究成为了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没有人能永立潮头,但总有人正乘风破浪。

  本书覆盖了移动支付、消费金融、P2P、互联网保险、数字货币等多个行业,既聚焦于互联网巨头等新玩家的不懈探索,也突出了银行等金融老炮的自我革新,既着墨于一个个传奇的横空出世,又努力探寻传奇背后的逻辑。

  本书呼唤创新、赞美进步,也不吝笔墨警示金融世界的严肃与复杂,希冀为从业者、研究者和监管者提供参考。


TOP作者简介

  洪偌馨:原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第一财经电视《互联网金融之夜》/《解码新金融》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在新浪财经、36氪、雪球、知乎等平台开有专栏。

  董云峰,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新金融琅琊榜创始人,曾供职于网易财经和第一财经日报,参与创办零壹财经。曾翻译出版《完美风暴:1907大恐慌和金融危机的根源》《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等书籍。


TOP目录

封面

文前

2013年以前

第一章 引子

附:新金融创世记

第二章 前夜:一个国家的起飞

膨胀年代

草根金融之春

万物归“移”

2013-2015年

第三章 元年的诞生

余额宝奇迹

比特币惊雷

互联网金融元年

附:互联网金融大事记

第四章 支付战争

支付进化

意外开局

双雄时代

第五章 P2P浮生若梦

P2P狂潮

大厦崩塌

一声叹息

2015-2017年

第六章 变脸与和解

整治风暴

央行图治

和解年代

第七章 消金风云

消金溯源

风起校园

巨头蜂拥

现金贷狂欢

助贷上位

附:中国消费金融大事记

第八章 IPO悲喜录

大幕开启

资本盛宴

趣店风暴

附:新金融公司融资及IPO大事记

2018年至今

第九章 大象之舞

王者归来

新物种奇袭

另一种可能

番外:中国信用卡大革命

第十章 往何处去

BigTech:世纪性监管难题

数据行业覆灭记

催收行业何去何从

第十一章 时间的玫瑰

数字货币新时代

网络互助兴起

基金投顾探路

小微金融进击

奔腾吧,金融云

后记:致一场伟大的“叛逆”

注释


TOP书摘

       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一代人努力缔造的金融科技传奇,终究还是成为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这是每一代人都必须接受的残酷。没有人永远屹立潮头,但总有人正乘风破浪。

  一

  1991年初冬,美国人伊瑟尔·森卓维克,从纽约,经旧金山、香港、天津,一路辗转到了北京。

  那时纽约到北京还没有直飞的航班。森卓维克在20多年后回忆起这次北京之旅:

  “北京机场很小,和我想象中中国首都机场应有的规模相去甚远。央行派人接机,进京的道路为双向两车道,路上几乎没有民用车辆。倒是有不少卡车、自行车和驴车。出租车很少。进京途中,路边堆着小山高的大白菜。看来正值收获季节,北京市民少不得要冬储大白菜。”

  森卓维克的身份是纽约联储银行执行副总裁,作为美联储代表,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邀请,加入国际顾问专家组(IAP),支持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开发建设。

  CNAPS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项目,是为商业银行之间和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支付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的系统,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支付系统。

  在当时,中国的支付系统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以同城现金交易和低效的跨行异地直面交易为主,异地支付的结算能拖上30天,大笔资金要被冻结待结算。

  直到1990年年底,整个金融系统已安装的大中型电子计算机仅有130余台,小型机及超级微机1600余台,ATM不过400余台——当时美国银行业ATM总数超过8万台。

  那时候银行柜台大多还处于手工阶段,除了算盘和钢笔,就是成堆的账本;在券商营业部,堆满了人工来不及处理的股票交易单据,要等交易所收市后逐笔汇总对账结算,动辄要忙到午夜。

  相形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的实时结算。诸如美联储的实时全额结算系统Fedwire早在1970年就实施了,德国和日本的系统分别于1987年、1988年实施,英国和中国香港的系统也在1996年实现了落地。

  没有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就无法支撑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也无法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央行着手设计新的支付体系。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42.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