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吾国吾民1919:时代风云与人物画像
吾国吾民1919:时代风云与人物画像


吾国吾民1919:时代风云与人物画像

作  者:黄乔生 著

出 版 社:大有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  价:56.00

I S B N :978780772018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吾国吾民1919》是一部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术著作。本书聚焦于1919年普通民众生活,通过大量照片、图书、手稿和相关文献,以史诗的笔调,从民间角度再现这场波澜壮阔的时代运动,以民众生活讲述民族解放潮流,在民族运动潮流中考察普通民众生存,是为1919年特殊的“国”和“民”命运的相互解读和诠释,展现1919年“国”与“民”的特殊关系。本书展现了作者作为博物馆资深专家和新文化研究资深学者的渊博学养,是他为五四百年纪念的独特思考。本书大量图片系独榢首发,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是兼顾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著作。

 

TOP作者简介

  黄乔生

  知名文化学者、鲁迅研究专家、文博资深专家。1964年生于河南南阳,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在鲁迅及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研究领域成绩卓著。

  曾策划《鲁迅生平展》《鲁迅的艺术世界》《旧邦新命——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中国战斗——中国抗日战争版画展》《五四现场》《国民1919》《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八大家》等展览;主持和参与编辑《回望鲁迅》《回望周作人》《鲁迅博物馆藏品精选丛书》《铭刻——中国抗日战争版画纪年》《鲁迅编印版画全集》《鲁迅藏拓本全集》《台静农全集》等。主要著译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战士与文人》《八道湾十一号》《百年巨匠·鲁迅》《鲁迅像传》《字里行间读鲁迅》《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及A Pictorial Biography of Lu Xun等。

TOP目录

序言

引子 《国民》01

第一章 国·民05

中华民国06

元首10

军政13

“三害”与“三利”16

安福国会20

南北和会25

孙中山29

二十一条33

矿产抵押37

西原借款42

尊孔45

《新青年》来稿48

“荆生”大闹陶然亭53

整理“国故”57

鲁迅致许寿裳信62

战胜国67

“公理战胜”牌坊70

威大总统74

第二章  五四77

巴黎和会78

中国代表团81

青岛85

学生运动88

北大红楼93

罗家伦97

通告和宣言99

北大、清华及其他103

电报和快邮107

天安门与东交民巷110

赵家楼115

纵火者118

理性的声音122

曹汝霖和梅思平126

卖国贼碑130

学生联合会134

抵制日货139

罢课与复课143

被捕和释放147

《上海罢市实录》150

《北京市民宣言》154

监狱与研究室158

言论自由164

新闻报道168

罢免与辞职172

“逼宫”177

外交家181

五月四日:一天与百年186

第三章  觉悟189

康有为《大同书》190

儿童公育195

《非孝》事件199

工读互助团204

八道湾里的“新村”208

留法勤工俭学212

实用主义215

约翰·杜威218

《中国哲学史大纲》224

蒋梦麟与《新教育》227

文化与政治230

“马克思主义专号”234

“巴·金”238

问题与主义242

《民众的大联合》247

闽案与国货253

驱“张”讽“赵”258

《觉悟》262

《少年中国》266

“终身大事”271

女子教育276

日记·书信·回忆录282

《小河》288

国语统一筹备会292

新式标点符号298

《中国文法通论》303

梅兰芳访日公演306

齐白石“衰年变法”310

《卿云歌》314

主要参考文献317

附录:1919年国内外纪事321

从《旧邦新命》到《国民:1919》(代后序)335

TOP书摘

序言

  读者朋友先看了本书的“代后记”,就知道本书是“国民1919”展览的图录。“代后记”主要介绍了过去五年间(2015—2019)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纪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筹划的几个展览,“国民1919”便是其中之一。

  “国民1919”展览的初衷,是对五四运动的大背景做一个系统描述。2019年4月,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红楼馆区举办了“五四现场”展览,在鲁迅博物馆馆区举办了“国民1919”展览,两场展览彼此呼应,互有补充。五四当天有现场,五四运动有时段,民众的行动在“五四现场”展览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但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却需要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更多层次去考察:新文化运动如何推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前思想上的准备有哪些,运动后的影响有哪些?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等新文化干将和众多青年才俊在五四运动前后处于怎样的状态?“国民1919”展览就是想寻绎背景,探视全景。

  1919年的学生运动引发了自上而下的广泛的民众参与,其中知名人士尤为引人瞩目。但过去的叙述并不完整。即便是知名人士,在以往的叙述中,也只有一部分受到瞩目,另有一些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遮蔽甚至被丑化。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庞大的群体,所谓“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国民”的主体——其潜力有时会被忽视。

  回眸五四,我们不能仅仅回到5月4日这一天,还应该回到1919年这一年。年份,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个新的年份,总是带着新的希望。本书开篇就引用了《晨报》的新年献词,表达美好的祝愿。“国民1919”展览把五四运动放在这一年中考察,而且还前溯到多年前,以及后溯多年后的中国社会情况,既探讨运动的起因,也评估运动的影响,尤其是与现代人的精神关联。在以一年作为一个短时段进行梳理、将百年作为一个长时段参照的时候,我获得了“一年与百年”的历史观念,让我感到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国民1919”展览制作过程因种种局限,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作为策展人,我为每个展品写了篇幅长短不一的说明文字,但在展览时,因为展线和版面的限制,每篇说明必须统一在百字左右,因此,有些背景复杂的展品的解说就有语焉不详之感,也进一步造成了本来就难以连贯的各展品之间照应不够。

  的确,1919年中国事件丛杂,头绪纷繁。单是表现五四运动,尚且要顾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及工人、商人、学生等不同社会阶层,国家情貌更为复杂。例如,单是文化一方面,门类就很多,有戏剧、诗歌、绘画、小说等,只能蜻蜓点水,很难面面俱到,而我在很多方面又是外行。本书最后一节的《卿云歌》歌谱,原是一件不能出声的图片展品,与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戏文并列,似乎同属文学艺术,但实际上,选取这件展品,并不主要因为它是音乐,而是作为国家精神的一种表征。而将之作为本书收篇,还有一层考虑,即本书的开篇是鲁迅参与设计国徽,结尾则是鲁迅参与审查国歌,前后照应,始终相接。我对于音乐,正像对于绘画和京剧一样,所知甚少,因此对这样的题目只能是点到为止。本书对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有未尽之处,这不只是因为篇幅限制,也因为作者学识浅薄。在成书时,我仍感觉本书只是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激起了星点的浪花。尽管在形成书稿过程中,我一直在尽力弥补“国民1919”展览的散漫的缺憾,但很难说书稿就能让读者读出系统感和一贯性。

  遗憾岂止于此。对于五四运动这样学界有了充分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只是做了些平铺直叙。对于5月4日当天及其后的学生运动,很多学者做了很细致的梳理,成果丰硕。但勘查历史现场,追踪历史真实,还原历史时空,却并非易事。一些问题和细节,至今还有争论。比如,究竟蔡元培在运动发生前是否鼓动了学生?谁是学生运动的幕后指挥?斗争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了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材料,更多的观察角度。本书或许有助于读者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更公平地倾听各方面的声音。

  在发掘1919这样一个特殊年份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方面,本书也存在遗憾。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古今中外相互碰撞。本书第三章简略介绍了大同思想、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等,固然有所涉及,但当时实际存在的问题更多——仅新民学会会员们就列出了一百多个。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单列专节介绍的并不多。历史上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现实中来,并且有些问题根深蒂固,本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尽管一百年不是一个短时段,但有的问题,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仅靠拖延时间无济于事。

  “国民1919”展览结束后,相关资料入库存档。一件工作算是完成了,但诸多遗憾仍在我心中萦绕——展览没有把这个精彩的年份描述得更全面、更细腻、更生动。参观展览的观众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不常见的图片和资料?我试着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编成一本书,试图以专书形式将展览保存下来。

  。。。。。。

  黄乔生

  2020年9月15日于北京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胶订

页  数:343

印  次:1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10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