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帝国的归宿. 秦朝卷
帝国的归宿. 秦朝卷


帝国的归宿. 秦朝卷

作  者:严明贵

出 版 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32.00

I S B N :9787511372390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历史学*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本书为丛书的秦朝卷,围绕秦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TOP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于之伟  男,河北永清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地方党史研究所副所长、当代辽宁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访问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辽宁社会科学院“青年专才”计划。在《社会科学辑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李鹏 男,北京人。北京市历史教育学会理事,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中国史话》大型系列片撰稿人,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历史学科主讲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生专业指导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继教网主讲教师(首席),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特约研究员。参与编写历史教育教学书籍多部。

 

作者简介:

 

严明贵 江苏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多元化史观》等。

 

TOP目录

第一章 千古一帝

第一节 大秦崛起  ...  003

第二节 横扫六合  ...  013

第三节 千古一帝  ...  034

 

第二章 苛政猛于虎

第一节 阿房筑梦  ...  052

第二节 北击南征  ...  063

第三节 焚书坑儒  ...  083

 

第三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一节 六国遗恨  ...  111

第二节 大泽蜂起  ...  130

第三节 亭长初现  ...  147

第四节 天下大势  ...  167

 

第四章  速朽的帝国

第一节 帝国丰碑  ...  181

第二节 指鹿为马  ...  198

第三节 二世而亡  ...  227

 

余绪 帝国遗产  ...  241

 

 

TOP书摘

秦之野望

自秦立国以来,或许在历代秦国君主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东进的发展理想。

春秋中期,秦穆公当政时,大秦的这一理想曾经显得近在咫尺,最终却远在天边——当然,秦穆公称霸西戎的近期战略目标实现了。这为数百年后大秦统一中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此后的数代秦君或沉寂或奋发,但始终在东进之路上屡屡受挫。大秦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蹉跎之后,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大秦此时的国君是孝公,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即发生在秦孝公当政时期。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秦孝公继位时,与“六雄”之主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此时,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与东方“六雄”相比,当时的秦国,经济落后、文化不昌,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东方“六雄”视秦为野蛮的戎狄蛮夷,在若干重大盟会活动中皆看不到秦国的身影。这在年轻的秦孝公看来,是非常可耻的事儿,大秦立国四百余载,居然仍不被重视。因此,秦孝公立志要振兴大秦,做一个令“六雄”不敢小觑的大秦!

秦孝公重用公孙鞅(又名卫鞅、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内容繁多,涉及诸多方面,而且卓有成效!在政治上,大秦迁都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在全国推行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在全国厉行法治,轻罪重罚。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在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并统一度量衡,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思想上,采取“燔诗书”、明法令的举措,加强思想的控制。在对外关系上,秦、楚和亲联姻,“远交近攻”,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从此,大秦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死后,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这是大秦历史上的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秦惠文王即位后,以宗室多怨而诛杀商鞅,但“商君之法”得以延续。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其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进一步增强了大秦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夯实了根基。

随后的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及庄襄王等几代秦君继续推行“东向”政策,不断蚕食鲸吞韩、魏、赵、楚等国土,国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期间,大秦与山东“六雄”之间展开了一场“连横”与“合纵”的国际关系竞逐,以苏秦、张仪、公孙衍、范雎、陈轸、郭隗等为代表的纵横家们,逐渐形成秦、齐为核心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合纵连横的盟主在齐、秦两国之间变换,双方都企图通过合纵连横运动有效地遏制对方的兼并战争,阻止对方的过分强大。在这一过程中,大秦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尤其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击溃了强敌赵国,取得了“东向”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从此,山东“六雄”再也无法阻挡强秦兼并天下的步伐了!

到秦王嬴政继位之时,大秦在战国七雄中傲视天下,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如果说,自秦孝公以来的历代秦国君王们孜孜以求的是“东向”,与山东“六雄”分庭抗礼、逐鹿中原的话,那么,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否还有一个隐隐的“野望”?这个野望在他们那个时代或许显得有些荒唐可笑,有些不着边际。但是,当嬴政接手大秦之时,这一野望却已那么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了。这之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世事轮回。在匆匆的一百年间,七雄实力此消彼长、盛衰兴替,唯有大秦一枝独秀。

 

良臣兴邦

良臣兴邦。大秦的历史上,名臣良将不胜枚举。远的不说,自秦孝公重用商君卫鞅变法以来,名臣良将辈出,既有大秦本土出身的,而更多的则是来自其他诸侯国的。据不完全统计,从秦孝公之孙秦武王到秦王嬴政,秦国先后有21人受命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本土的只有1人,有7人来自楚国,有3人来自魏国,来自齐、赵、燕等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秦国用人的特点是不拘一格,而且主要任用来自东方“六雄”的人才,比如:惠文王时的张仪,“张仪者,魏人也”;武王时的甘茂,“甘茂者,下蔡人也”;昭襄王时期的范雎、蔡泽,“范雎者,魏人也”,“蔡泽,燕人也”;秦王政时期的吕不韦、李斯、蒙恬等,“吕不韦者,魏之大贾”,“李斯者,楚之上蔡人”,蒙恬“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自上卿”。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推动社会变革的,除了各国的当政者,更需要贤臣良将参与其间。东汉思想家王充曾指出:“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衰周之际,兼并最烈。时君之求才,载饥载渴,又不徒奖励本国之人才而已,且专吸他国者而利用之。”由此可见,当时人才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性。从主观上,战国七雄为了增强自身实力、谋求发展而不得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发掘,从而直接推动了人才流动。其中,秦国的人才政策是各国中最卓有成效的,其优厚的人才待遇和务实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别国人才流入秦国,他们为秦国的发展和强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84.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