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
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


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

作  者:[美] 亚瑟·梅尔泽 著

译  者:赵柯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108.00

I S B N :9787567572492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将真理埋藏于字里行间,曾是西方哲学家们广泛采用的写作手艺。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会隐微地向特定人群传递真理,但在面向大众时又借助通俗学说来伪装。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隐微地书写、阅读逐渐被世人遗忘,乃至变得神秘莫测——也可以说,在阅读风尚日趋平庸化的时代,隐微写作显得极其不合时宜。
  可是,我们对隐微写作的不安是一回事,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字里行间的哲学》就致力于从故纸堆中打捞出隐微写作技艺,作者以清晰流畅的行文,向读者呈现出一部关于隐微写作的百科全书。我们能看到,隐微写作是如何被哲学家长期实践,进行隐微写作的动机是什么,它又为何被启蒙运动的后裔们遗忘,以及,我们怎样重拾字里行间阅读哲学经典的技巧。最终,对隐微写作这种失落技艺的追溯,实际上是对现代知识偏见的有力反思,也是对人类严肃理性生活的强力捍卫。

TOP作者简介

    亚瑟·梅尔泽(Arthur M. Meizer),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理论教授,著有《人的自然善:论卢梭的思想体系》《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等。

  赵柯,南开大学外国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外国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近代早期政治哲学。

TOP目录

前言
致谢

 

绪论 什么是哲学隐微主义?

第一部分 证明哲学隐微主义属实的一般证据和论据
 1、证明隐微主义的证词证据
 2、插曲:两个简例
 3、哲学隐微主义的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
 4、对隐微主义的拒绝、抵制和视而不见
第二部分 哲学隐微主义的四种形式
 5、惧怕迫害:自卫性隐微主义
 6、危险的真理:保护性隐微主义
 7、“晦涩”在教育方面的益处:教学性隐微主义
 8、理性化这个世界:政治性隐微主义
第三部分 恢复隐微主义的结果
 9、隐微阅读新手指南
 10、保卫理性:隐微主义与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TOP书摘

    我们现代人相信进步。但是,即便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时间的流逝不仅带来了智识上的进步,也带来了退步——既有发现,也有僵化、否定和遗忘。然而,留意前者、忽视后者,对前者印象深刻,却是自然趋势。各种各样的发现显著突出,但遗忘却不引人注目。
  无数的书籍被写出来,来庆祝一些重要现象的发现。不过,这本书却考察对一种现象的遗忘。
  在1811年10月20日致友人的书信中,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谈到了一种在他面前上演的遗忘行为:“我总觉得这不是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灾难,在上世纪下半叶,人们不再区别显白的和隐微的,且这种做法愈演愈烈。”歌德在信中写道,西方的智识生活正在逐渐经历一种古怪、不幸的转变。随着集体健忘症的缓慢展开,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哲学上的隐微写作——因为担心受到迫害,或因其他的缘由,而主要运用“字里行间”的方法来传达非正统的思想,表面上用传统的虔诚进行掩盖。
  虽然歌德的提醒并未得到重视,但这一提醒却相当具有先见之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他所指出的哲学遗忘继续进一步地扩散和深化。18世纪上半叶期间,隐微写作仍然被众人所知,被公开地讨论,几乎所有人都在实践这种写作方式(从古至今,向来如此),正如题词所示。这两段话可以“倍增”百次——后面的确会这么做。但是,在19世纪,这种已成为惯例的现象却不知怎地被逐渐淡忘。到了20世纪,人们竟然信心十足地称之为一个神话。
  它主要是被施特劳斯(Leo Strauss)——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哲学家——重新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晚期,施特劳斯开始出版与此相关的作品。正如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在承认这一成就时所宣称的那样,“施特劳斯让我们回忆起自19世纪以来被我们想当然地遗忘的东西——人们不应该从字面上理解以往伟大作家所写的一切,也不应该相信他们在作品中所公开的一切就是他们内心想说的一切。”不过,施特劳斯在这方面的努力基本上没有受到重视。
  本研究将展开历史性的回顾,更加清晰地展现、证明,更重要的是——如果可能的话——扭转这种异常的遗忘行为。该研究旨在让人们重新承认,19世纪以前西方主要的哲学作家确实有一些理由来实践隐微写作,且实践隐微写作确实是一种极为流行的普遍行为。我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人们喜欢隐微主义(我自己也并不青睐它),或参与其中(我也不会这么做),而只是承认、理解、并接受它为一个历史事实——确切地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实,影响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智识生活的全部进程。我寻求的不是恢复隐微写作,而是恢复隐微阅读——重现哲学素养关键、但却遗失已久的要素。
  我也并不试图确定,在长长的思想家名单上,每一位(或任何一位)思想家的隐微教诲到底是什么。这并非这样一本概括性的作品可以企及。只有对某个时期的某位哲人进行细致的考察,才有可能确定他的隐微教诲到底是什么。我这本书并不是:揭开各个时代的隐微秘密!可以说,它只是:恢复遗忘的隐微写作意识。这够“课题”(project)了。

TOP 其它信息

页  数:656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加载页面用时:10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