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万千教育•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
万千教育•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


万千教育•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德育心理学家给教师的建议

作  者:格奥尔格·林德

译  者:杨韶刚,陈金凤,康蕾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18417087

所属分类: 教育学习  >  教育学    

标  签:教育  社会科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可教授的吗?在苏格拉底、康德、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格奥尔格·林德教授区分了道德倾向和道德能力,在本书中介绍了其花费14年时间开发的测量道德能力的新方法—《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并说明了道德能力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提供了教师用来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方法—“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

《道德能力测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个可以同时评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测量工具,目前已被翻译成39种语言(包括中文),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已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方法。

该书不仅为我国广大教师解答了道德是否可教的疑惑,而且指明了有效教授道德的具体方法,有助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学习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

 

TOP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格奥尔格·林德(Georg Lind) 1947年生,国际知名道德教育心理学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荣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墨西哥蒙特雷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在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著有“道德心理学三部曲”—《道德可教吗?》(Can Morality Be Taught?)、《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道德能力的意义和测量》(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Moral Competence),此外还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

  林德教授是《道德能力测验》(Moral Competence Test,简称MCT)和“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简称KMDD)的创始人。

  要了解更多有关林德教授的信息请访问他的网站:http://www.uni-konstanz.de/ag-moral/。

 

译者简介

  杨韶刚 1955年生,山东济南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吉林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研究,以及家庭教育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著有《寻找存在的真谛》《神秘的荣格》《道德教育心理学》等学术专著。至今已出版专著14部、译著近30部,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个人撰写的科研成果累计近1000万字。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

 

TOP目录

导言 我们必须培养道德能力!

 

第1章 民主、道德与教育

 1.1 民主是一种道德理想

 1.2 为什么根据我们的道德理想采取行动经常如此困难:道德两难困境

 1.3 何谓道德能力?

 1.4 日益增长的道德–民主教育需要

 1.5 教育面对的挑战

 1.6 道德学习的机会

 1.7 道德发展与学术性学习

 1.8 包容的道德理想

 小结

 

 

第一部分 理论背景

 

第2章 论道德的意义与方面

 2.1 道德就是遵守外部标准

 2.2 道德就是遵从内部标准

 2.3 道德就是能力

 2.4 怎样教授道德能力?

 

第3章 道德行为的双面模型

 3.1 道德的方面,而非成分

 3.2 道德倾向(感情方面)

 3.3 需要教授道德倾向吗?

 3.4 道德自我的两个层级:外部行为与伦理反思

 

第4章 道德能力的意义与测量

 4.1 我们的道德能力概念指什么?

 4.2 怎样测量道德能力?

 4.3 《道德能力测验》(MCT)

 4.4 道德能力对“行为”有多重要?

 4.5 道德能力是怎样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内在观点)?

 4.6 道德能力是怎样影响社会行为的(外在观点)?

 

第5章 决定道德的因素:基因、环境还是教育?

 5.1 由遗传决定的道德理论

 5.2 双面模型与阶段模型的比较

 5.3 道德发展的新教育理论

 5.4 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二部分 培养道德能力

 

第6章 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

 6.1 两难困境方法的放弃与复活

 6.2 KMDD的目的

 6.3 KMDD的教学原则

 6.4 KMDD怎样不同于布拉特–科尔伯格方法?

 

第7章 KMDD研讨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7.1 谁可以从KMDD研讨活动中受益?

 7.2 准备

 7.3 最佳时间长度

 7.4 把KMDD安排到课程计划中

 小结

 

第8章 测量KMDD研讨活动的效度

 

第9章 公正社区方法

 9.1 目的

 9.2 教学原则

 

第10章 从公正社区项目中吸取的教训

 10.1 布鲁克林中学

 10.2 西奥多·罗斯福中学

 10.3 “学校中的民主与教育”(DES)项目

 10.4 公正社区方法在学校中的影响

 10.5 大型中学、学院与大学中的公众社区项目

 10.6 扩展公正社区方法

 

第11章 如何培训KMDD教师?

 11.1 全面培训的必要性

 11.2 教师必须使理论与方法相结合

 11.3 教师必须信任学生并学会处理情感

 11.4 KMDD教师的培训与证书

 11.5 对学术性教学产生的益处

 11.6 建立一个公正社区

 

第12章 一些经常提出的问题

 12.1 关于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普遍问题

 12.2 关于KMDD的问题

 12.3 关于公正社区方法的问题

 12.4 关于道德心理学、教育与伦理学的问题

 

附录

 KMDD研讨活动的九个阶段

 KMDD研讨活动观察表(仅用于全体讨论)

 KMDD研讨活动记录表

 工作坊:三步完成你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两难故事编写

 具有教育意义的两难故事

 

术语表

 

参考文献

 

TOP书摘

为什么根据我们的道德理想采取行动经常如此困难:道德两难困境

如果我们只是不得不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做出决定,那么生活就很容易了,大多数人,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就必然会以某种道德上“善”的方式行动。在道德化的书籍和电影中,世界被明显地区分为好人和坏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只有一种决定是正确的。因此,许多道德理论家想要使我们相信,生活确实是很容易的,任何人,只要违背了道德规则,就会被视为不道德的和道德上邪恶的,或者被视为一个无价值的人。他们想要对我们的品格进行教育,同我们身上的“恶”作斗争或者给予我们价值观。

这些理论家——甚至包括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没有看到的是以下这个简单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的决定是,并没有像在电影中那么明显“正确”或明显“错误”的解决方法。道德决定很少是明显正确或明显错误的。通常我们首先是通过模糊地感受到某件事情是错误的来体验道德困境的。我们往往犹豫不决,想要判断出我们的感受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者我们通过我们正在应对的其他人的低声抱怨而来面对这些困境。有时我们不可能予以恰当的解释,因为我们觉得没有解决的办法。有时两难困境是自行解决的或者是别人为我们解决的。有时这些两难困境非常固执,我们越是尝试长时间地不理睬它们,这些两难困境就越发严重。在我们身上出现的两难困境很少像我们在KMDD研讨活动中使用的故事中那样显而易见(参见附录中的两难故事)。这里有一些诸如此类的故事:

 苏珊和她最好的朋友一起逛商场。她们看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她看见朋友手里拿着一件衬衣进了试衣间。不久,她便看见朋友出来了,穿着自己的外套。朋友对苏珊稍微示意了一下她外套下面的那件衬衣,然后快速离开了商场。当苏珊想离开商场时,商场的保安拦住了她。保安问她:那个女孩是谁?苏珊说她们只是一起来逛街的。保安威胁苏珊说:“她偷了一件衣服。你必须说出她的名字;否则你会因为协助犯罪而受到惩罚。”苏珊思考着应该怎么做。她应该揭露她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吗?

 穆斯塔法和几个人一起坐在心理实验室的一个等候室里。研究者叫他们进去参加一个学习实验。当通往观察室的大门打开时,从里面走出一个人,看起来像是另一个被试。这个人突然倒了下去,躺在他们面前一动不动。穆斯塔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人是癫痫发作吗?他死了吗?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提供帮助吗?如果我做错了怎么办?

 劳拉,16岁,生活在一个贫穷的乡村。她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也很难找到工作。当地已经有很多人失业了。就连她的父母也失去了工作,她的弟弟妹妹也不得不去打工而无法上学。一家需要很多胚胎干细胞的公司,给劳拉足够多的钱,可以养活全家并且给她提供作为教师需要的教育经费。回报是,她必须在五年内每年接受一次人工受孕,并将她的胚胎转让给该公司。劳拉有两天的时间予以考虑。如果你处在她的位置,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大多数情况要比这些故事中的情况复杂得多。但这些故事仍然提供了一条线索,对“深陷困境的那个人”来说,做出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这些人怎样做决定,他们最终都不会成为耀眼的英雄,不像电影或其他这类虚构故事中的“美好”人物那样。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会导致消极的后果。人们可能也会注意到,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或讨论,这种思考或讨论或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谁知道他们是否会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他们是否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接受更多的忠告呢?有些两难困境是如此复杂,以至世世代代的许多人还没有真正设法解决这些困境。

 

1.3 何谓道德能力?

当我们面对一些困难的决定时,例如,刚才描述的那些决定,我们就需要一种我们称之为道德能力(moral competence)的特殊能力(参见导言中的定义)。我们要求用这种能力去迅速地把握一些复杂的道德要求和情境并且直觉地做出某种道德决定,这种决定也要经得起以后的自我评价。尽管我们可以把机会进行扩展,去参考道德哲学手册,然后评估和写下支持和反对某一决定的所有可能的论点,但最终我们还是要依靠我们的道德直觉,或者我们的“直觉”(gut feeling)(Gigerenzer,2007)。

难道这意味着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情绪会决定我们的行为,理性最终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在这些事实发生后来捍卫我们非理性地做出的决定吗?我们的理性难道只不过就是情绪的狗在我们身上摇动的那条尾巴吗,就像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和其他道德直觉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这个问题显然是错误的。它是建立在这个虚假的事实基础之上的:理性只存在于言语知识中,我们的情感只是由少数生物遗传的反应,例如饥和渴、快乐和恐惧组成的。相反,理性确实不仅构成了意识,构成了我们在书本、问答比赛和测验中发现的那种言语知识。我们的许多推理是无意识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Polanyi,1966)。尤其是那些指导我们日常行为的知识很少是有意识的。没有人知道,哪怕只是大概地知道,他们常用的词汇中究竟有多少单词。有时候,我们无法向别人解释我们是怎样到达某个特殊地方的,尽管我们能够自己毫不费力地找到那条路。

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些关键时刻,我们确实依赖我们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当已无法改变我们的决定时,我们通常只会首先注意到此事。我们常常后来才了解到(或许从未了解到)这是不是个最好的决定,或者我们是不是不得不永远背负着这样的感受,即我们的行为方式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这种感受可能会变成旷日持久的,并且影响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世界的关系。它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条件以及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一个人后来才感受到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决定,往往会导致某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医学上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创伤后综合征(例如,当一个士兵杀死了一个他误认为是敌人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种天然的道德感受,也可能会导致暴力、欺骗和战争(Welch,1993)。如果人们觉得他们应该更好地分享生活,但又不知道应该怎样通过沟通交流使自己的想法被人们听到,他们常常会尝试通过身体的攻击而强行使人注意到,或者通过欺骗获得他们所谓的权利。

但是,如果认为我们要任凭我们的道德情绪的摆布,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教育。理性和情绪的对立是一种普遍的误解。我们所具有的感情常常是没有意识的,做出决定的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这个事实与以下观点并不矛盾,它们是高度复杂的认知系统的产物,我们的经验和理性就储存在这些系统之中。这意味着,虽然情感是天生的,但它们可以由于经验的结果而发展和改变。就是说,我们自己可以通过训练而有目的地使用我们的判断和理性来影响情感。我们可以训练我们的道德感(能力或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我们可以训练正确地投标枪一样。这样,我们也可以训练我们的情绪、情操或情感,从而使我们能够“盲目地”依赖它们而无须思维。沃尔夫冈·沃塞尔(Wolfgang Wasel)用一系列实验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改变或更改刻板印象(例如,对异性或外国人的刻板印象)(Wasel,1997)。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介入无意识的决策过程,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这些情感戏弄了我们。我们可以花费时间去思考一下(暂缓做出决定),或者寻求他人的忠告。

理性和情绪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所认为的更为紧密。因为道德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隐藏在我们的无意识之中,我们不能只是通过要求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者来描述它就进行研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运用诸如《道德能力测验》这种实验性的测验(参见第4章)。

道德能力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尽管它确实有一些前身。它的意思就是苏格拉底所指的那种“获得善的力量”或“美德”,以及马克斯·利维 – 苏尔(Max Levy-Suhl,1912)所谓“道德成熟”(moral maturity)。现在我们知道了,人们的行为差异主要归因于其道德能力的差异。这代表着道德能力是一种在许多生活领域中都会用到的关键技能,至少就像读、写、算一样重要。我们应对两难困境(以及应对由此而发生的问题和冲突)的方式,正如任何人可以在自己身上看到的那样,对我们在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中,以及在学校、工作和公共生活中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实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这种能力对于遵守规则和法律、对同伴人类做出助人行为、承担基本的民主权利、抵抗篡位的权威、我们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将在以后更为详细地讨论这些主题。

道德能力呈现为两方面,个体的一面和社会沟通的一面。当我们审视个体应对道德困境的能力(ability)时,我们谈论的是道德能力。但是,当我们看待和研究他们是怎样和他人一起应对道德困境时,我们讲述的就是民主能力(Apel,1990;Habermas,1981;1983;Lind,1993;2006b;2006c;Oser,1986)。在本书中,我交替地使用这两个术语,或者当我的意思是指这两种技能时,我只说道德能力。

 

TOP 其它信息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7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