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作  者:[美]雷夫艾斯奎斯 著,俞大河 赵金基 译

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定  价:28.00

I S B N :9787511288004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    

标  签:家教理论  亲子/家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全美最佳教师雷夫结合三十年教育的经历,为新老教师们源源不断地输入“养分”。他认为,刚踏入教学之门的年轻教师,需要鼓励和支持以度过最初的艰难岁月;处在迷惘中的中年教师也需要睿智的建议,以辨明未来的方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则需要吸收新颖的创意,在发挥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让教学更加熠熠生辉。
    本书告诉教师们该如何应对三个不同阶段里的各种境况,同时就课堂管理、学生激励及如何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种种建议,引导同行们善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举一反三,使教学更上一层楼;并鼓舞老师永不要被困难所动摇,永不放弃对教学的热情。    推荐序  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
 李镇西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所受到的感动。棒球队,乐队,经典阅读,电影俱乐部,莎士比亚戏剧,还有教室里的银行和拍卖会……一间小小的教室,竟然发生了那么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凝聚着雷夫的爱和智慧。中国的无数教师,因为一间教室而认识了一位教师,知道了“雷夫”这个名字。
今天,我读了雷夫的新著《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再次被感动。我认为,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与智慧,带给读者的收获,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绝不亚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同样的教育理想,同样的教育理念,同样的真诚与朴实,两本书侧重点则各有不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带给我的是妙趣横生的开心,《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带给我的是豁然开朗的启迪;《第56号教室的奇迹》展示的是模式、操作和一个个奇思妙想的“鬼点子”;《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提供的是建议、叮咛和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看到雷夫在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说给老师的真心话》让我感到雷夫正激励着同行们前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绽放的是一间班级教室的艳丽与芬芳,《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叙述的是整个教育人生的曲折与精彩……读着《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我非常自然地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是美国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说给老师的真心话》的载体依然是故事,这些或饶有趣味而又令人惊叹的故事,都是雷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雷夫这样写道:“这种颇有戏剧性又很残酷的故事是所有老师们都曾经历过的。虽然这些故事很适合制作成广播剧或好莱坞片子,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沮丧真的会极大地挫伤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然而,雷夫正是在这种“沮丧”中坚守着自己的“教学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挑战,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在中国,我们爱说“专业成长”。其实这都是教师自己的事,因为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所谓“生长”自然是生长者自己的事,这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当然,“生长”需要时代条件,需要环境支持,需要土壤、阳光、空气和水……但成长是每一个成长者的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试问,陶行知是谁“培养”的?晏阳初是谁“打造”的?苏霍姆林斯基又是谁“提升”的?还有斯霞、钱梦龙、于漪、孙维刚……不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吗?今天,读了《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我想再强调一遍: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一个自己培养自己的过程。
雷夫也正是如此。在这本书中,雷夫根据自己的教育经历,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对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年轻教师、中年教师和老教师提出真诚的建议。这些建议全都来自雷夫自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于是,读这本书,我们实际上是在感受雷夫的成长史:他初出茅庐的热情与碰壁,他遭遇挑战时的彷徨与坚韧,他面对难题时的沉思与从容,他取得成功时的激动与开心,还有他与一个又一个顽劣孩子的较量,还有一次次内心挣扎冲突后战胜自己的勇气与自豪……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曲折、跌宕起伏甚至惊心动魄、悬念迭起的故事呈现出来。
比如,开学第一天,雷夫给孩子们介绍了课表后,又讲午餐对身体的重要性:“我提醒他们,为了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每天都要吃午餐,还慷慨地告诉孩子们,万一他们弄丢了午餐劵,我可以为他们先垫付。”这么有爱心的老师按说应该让所有孩子感动,然而——一个男孩向他竖起了中指!雷夫写道:“虽然这是个地球人都明白的手势,可是由一个十岁的孩子对着老师做出来,的确令我目瞪口呆。”但故事的结尾,雷夫这样写道:“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乔伊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能说得过去,我们相处的那一年也算是不错。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呀。”
又比如,一个叫艾迪的男孩找到雷夫老师,主动要求参加莎士比亚戏剧班,雷夫非常高兴。但寒假回来,“开学第一天,艾迪突然眼泪汪汪地来找我,说他要退出莎剧班,因为他妈妈反对他放学后还要继续排练,要他放学后立即回家。”但不久雷夫发现:“所谓他妈妈坚持让他赶回家那些话竟然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实际情况是艾迪根本受不了排练莎剧的那份辛苦,是他自己打了退堂鼓。”雷夫懵了,他感到了沮丧:有太多时候,你尽心尽力去帮学生,结果却发现一切都如竹篮打水!但雷夫没有因此而对所有孩子失去信任,他这样提醒自己:“尽管班上有一个孩子向我撒谎,自暴自弃,但我决不能就此消沉,毕竟还有四十多个孩子正等着我给他们讲解莎士比亚呢!”
再比如,雷夫从教不久给学生讲天文,他自信满满,以为“大学那几年,我曾在洛杉矶科学博物馆和格里菲斯天文台做过兼职讲解员,对如何给在校学生做解说可谓得心应手。”为了把课上好,雷夫还准备了一些卡片,以帮助孩子们查找自己的星座,然后对照雷夫为他们打印出来的星座表,来预测他们的未来。按说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趣的,而且雷夫讲得“既有条理,又有热情,还试图在演示时做到生动有趣。我希望孩子们能开怀大笑。”但结果呢?卡片刚一发下去,一个小女孩就哭了起来,“不到一分钟,至少七八个孩子都跟着哭了起来。” 这就是雷夫的从教之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课上得越来越好,对他们也愈发了解了,大家相处得十分和谐。” 
每一次意外都是智慧的考验,每一个顽童都是意志的磨砺,每一道难题都转化为课题,每一回绝望都蕴含着希望。这就是雷夫的“成长”。
雷夫所有的“真心话”都是通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我在引述这几个故事时,只说了开头和结尾而省去了“过程”。这个过程正蕴含着雷夫的爱与智慧,还有坚韧。我相信,读者通过《说给老师的真心话》细细品味一个个“过程”时,将不仅仅是感动,还会想到自己的教育和自己的成长。
本书让我特别感动的还有一点,就是雷夫展示出来的他真实透明的内心世界。这种真实透明体现于他的“实话实说”。毫无疑问,雷夫是一位有着世界声誉的伟大教师,但他绝不是身处云端的“圣人”,而首先是一位始终站在教室里的一线教师,所以他的讲述和建议特别“接地气”。
比如:“即使我每天这样努力,可还是不尽人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倍感沮丧、艰难和疑惑绝对事出有因:我们努力教导孩子要有荣誉感,而这个世界却让他们不断面对耻辱;我们努力说服孩子要做正派人,而这个世界不仅浊流当道,而且还有媒体为其鼓吹、大众为其欢呼!当然教书也绝非一无是处,随着时光流逝、经验的积累,你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你不会仅从教三年就成为优秀老师,那是不可能的。各行各业真正杰出的人无不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也许在新闻与故事中你会读到某位传奇般的老师,但那通常不过是广告或虚构罢了。最优秀的园艺师、建筑师、音乐家、棒球手还有老师,谁都不可能一步登天。”
可贵的是,雷夫并不因此而放弃努力。这让我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依然热爱它!”雷夫的身上就体现了这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到《说给老师的真心话》,雷夫写了四本书。这些书传到中国,都受到欢迎,原因是这些书的理念和做法体现了我们国家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
但有趣的是,尽管雷夫的全部实践都展示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可他的书中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说法。甚至他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时候,根本听不懂“素质教育”这个词。
几年前的一次研讨会上,主持人让我用“雷夫听得懂的话”给他解释一下什么叫“素质教育”。当时我拍了拍雷夫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素质教育,就是——教育!”雷夫没反应过来,迷茫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您所做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他的眼神依然迷惑。我停了几秒钟,接着说:“也许雷夫你更糊涂了,既然是‘教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素质’二字呢?我打个比方吧,本来雷夫就是你,但是后来很多人都说他是‘雷夫’,而那些雷夫其实都是假雷夫,为了把你和那些假雷夫区别开来,我们就把你叫做‘真雷夫’。如果有人要问我,‘真雷夫’是谁呀?我会说,真雷夫就是雷夫!”雷夫开始笑了。
我继续说:“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什么全面发展呀,什么生动活泼呀,什么把人当人呀,什么培养创造呀,等等,这不就是教育本来的内容吗?不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教育本身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吗?从孔夫子的六艺,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不就是素质要求吗?有谁说过教育不以人为本呢?有谁说过教育应该畸形发展呢?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远离当初的起点,越来越违背当初的含义,教育越来越假,越来越无视学生的素质,于是为了强调教育的本质,我们便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就像糖本来应该是甜的,但居然有许多假冒伪劣的糖就是不甜,于是我们去商店买糖的时候,就给营业员强调,我要买‘甜糖’;同样,我们可能还会去买‘酸醋’,去买‘咸盐’!成都火锅很有名,但假冒成都火锅的也不少,于是有人开成都火锅时,便特意在招牌上写明‘正宗成都火锅’。因此,‘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但现在不得不出现这个词,这是中国教育的无奈!”
     雷夫一边听一边向我不住点头,一脸的笑容,甚至有些兴奋。我讲完之后,他和我握手,不但表示听懂了,而且表示完全赞同。
     我至今对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满意的。其实,我说的不过是常识。雷夫遵循了这些常识,他的教育便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说出了这些常识,自然就是“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最让我感动的是雷夫这样的真心话——
这是我写的第四本书。我的书都是关于如何教导孩子,以及我是如何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许多有爱心的读者忍不住问我:你有私人生活吗?
当然有。之所以不写我的家庭,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对这些感兴趣。结果倒好,貌似我这个人只知道埋头教书了。虽然我很多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但那不是我的全部。一天辛苦过后,家庭才是我休憩的港湾。换句话说,你的家人才是你坚实的臂膀。
压力太大时,不妨暂时躲避。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不会十分急迫,除了学生想要自杀或开始逃课。大部分压力——不管令你多么痛苦难眠——其实一觉过后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无论是愤怒的家长威胁要找校长,还是哪个同事粗鲁无礼,抑或是读到哪篇文章指责教师拿钱太多、干活太少什么的,统统别理。
去玩飞盘吧,去跳舞、打保龄球,去高尔夫练习场练练球技。逗逗小狗,做道美味佳肴或在花园里打理花草,散散步,或随便干点令你开心的事。除了陪伴家人之外,我个人减压的方法还有弹吉他、看棒球赛。
总之,如果你倒下了,除了贡献一篇不错的新闻报道外,无益于任何人。但你的学生需要你,需要你的力量和激情。只有抛开拯救整个世界的念头,你才能活得健康长寿,最终作出更大的贡献。
跟成千上万的老师一样,我几乎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工作着。选择这一职业我很自豪,但我也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我经常利用周末、假期等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尽管如此,我也不忘每周都和太太芭芭拉共进几次浪漫的烛光晚餐,或去看电影、健身。别忘了,我还要再教470年才能为芭芭拉换来新厨房呢,假如现在我垮了,她就永远得不到新厨房了。
放手绝不是自私,今天的问题大多可以等到明天解决。假如你在喘口气、醒醒脑的时候感到有些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教师,就想想莎士比亚《亨利五世》第二幕第四场中的一句台词吧:
父王啊,与奋不顾身相比,爱惜自己的生命算不上什么罪过。
这样的推心置腹,让我们感到雷夫真是把心掏给我们了。他哪里是远在天边的美国教师啊,他分明就是和我住同一小区的邻家大哥嘛!

                                                                              

TOP作者简介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
总统国家艺术奖
全美最佳教师奖
美国著名杂志《父母》年度“成长奖”
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善待生命奖”
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
    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
    30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
    学生不仅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引导他们的人格成长,以“成功无捷径”作为学生的指导思想;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
    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已出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掀起了世界性的新教育热潮,《时代周刊》、《纽约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外媒体一致盛赞,持续名列各大网站、书城教育畅销榜前列,是全国各地教育局、学校争相团购的教育励志书。

TOP目录

推荐序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
前言从西斯廷教堂到芭芭拉厨房/
第一部分遥想青葱岁月
第一章艰辛之地/
第二章一年之计/
第三章天有不测风云/
第四章启动孩子的内在力量/
第五章沉默是金/
第六章减压——留住你教学的“本钱”/
第七章平常心/
第八章见仁见智/
第九章家庭才是根基/
第十章善妒之人/
第十一章学以致用之道/
第二部分成长与收获
第十二章艰涩的日子/
第十三章中等生之我见/
第十四章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十五章睁大你的双眼/
第十六章软销售/
第十七章秘密武器/
第十八章托马斯杰斐逊犯了个大错/
第十九章代价/
第二十章开发新地域/
第二十一章独一无二/
第二十二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三部分步入名师讲堂
第二十三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二十四章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二十五章通往天堂的阶梯/
附录A一天的教学实录/
附录B莎剧启示录/
后记:永不退缩,决不放弃!/
致谢:一切都得感谢家人和朋友/


TOP书摘

减压——留住你教学的“本钱”
事实上,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你可能就走上了一条让你的生命之花过早夭折的不归路。
你的有些学生从来就不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他们会带来许多问题,就是超人也奈何不了他们。尽管如此,许多好心的决策者和普通大众依然竭力要求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可是有些孩子,即使老师为他们操碎了心也收效甚微。
请年轻的老师记住,所有的学生都值得我们付出最多的关怀,好老师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是,要帮助一个刺头,也请量力而行吧。你不可能、也不应该负责解决他的一切问题。如果你听信那些政客或慈善家们的夸夸其谈,以为当老师的就应该拯救每一个人,你将会在挫败中跌入失望的谷底。
C老师是位可敬的小学老师,一向对学生关怀备至,即使在教工例会上,她也常向人讨教好的教学法。她每天早出晚归,总是想尽办法,一心要把课堂变成一个严肃认真又温暖活泼的学习场所。
有一年,她带了一个刺头班。班上十来个男孩在校园里横行霸道,在教室里胡作非为。有几个竟能在上课时溜出教室和教学楼,翻过五米高的围墙,逃得无影无踪。这种情况在这样的公立学校太司空见惯了,C老师也求助无门。后来学校好歹截住了这几位不可救药的逃学少年,把他们“押回”教室,就这样,他们在路上也是不停地互相咒骂、推搡、吐痰。
C老师要求自己必须挽救他们,社会也是这么要求她的。如果不能帮这些孩子通过考试、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那就是她的失职。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谁都看得出这其中的荒唐。但是,确实有许多像C老师这样的优秀班主任,内心深处已接受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无理要求。
C老师虽年龄不大,却有心律不齐的毛病,医生也曾警告她多注意休息。可她背负的工作压力实在太大,突然心脏问题告急,晕倒在讲台上。就在她被抬上担架、推进救护车时,那几个她付出了多少心血的男孩子跟在后面大声嚷嚷:“死了才好呢!”
C老师后来很幸运地康复了,又回到了讲台。可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
D老师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
我和D老师一起任教许多年了。她是一位非常严格的好老师,兢兢业业,从不缺课,她的学生也都很勤奋,许多学生经过她的一年的调教后进步很大。D老师身材苗条,很注意保健,从不吸烟,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待人亲切又很敬业,不过,有时我发现她因为某些刺头学生的“恶行”而情绪低落,特别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法追究他们责任时。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她非常恼火,因为一些学生在卫生间墙上乱涂乱画,而他们受到的惩罚仅仅是擦去那些涂鸦。她觉得惩罚太过稀松平常,不够严肃。她就是这样,对学生关爱有加,尽心竭力,很多方面却又无能为力。
忽然有一天,她突然去世。那是一个星期二,她在教工例会上还跟往常一样,我们就学校新近发生的一件事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然后一起走向停车场。她回家之后,当晚死于中风。她年龄并不大,但二十五年的从教生涯包含了太多沮丧与艰辛,最终耗尽了她的生命。做老师的,每天都要应对那些恶毒的刺头、冷漠的家长以及职业本身的压力,而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啊!虽然我不是医生,但可以想象,她的尸检报告上一定写着“过劳死”三个冷冰冰的字。
年轻的老师要当心,你所从事的是一份充满压力的工作。你会经常读到一些批评性文章,听到一些无情的指责,说老师们如何如何不知足。是啊,的确有些怠惰的老师,每天一到下午三点就溜之大吉,还要享受长长的暑假时光。想想每年老师有多少假期,难怪有人会说我们拿的薪水太高了。
那些抱怨的声音只说出了部分事实,这对大多数老师是不公的。许多老师每天早早来到学校,下班后很晚才回家,假期也常用来规划未来的教学,或伤心地反思往日的失败。曾经的失误,错过的机会,时时浮现在他们的脑海。别人以为他们会到海边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事实上他们往往独自待在家里,为了更好地教学而冥思苦想。
在从教早期,你一定会面对一些冷冰冰的事实。不管付出多大努力,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阻碍着你。一般人认为,孩子在校的成绩与老师密切相关,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孩子的不和谐的家庭比老师的影响力更大,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潜能发挥以及未来的发展。
看来这是个无解的难题。有些老师在贫困和暴力家庭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败下阵来。他们举起双手,在辛酸的泪水中发出哀叹:“我该怎么办?尚未冲锋陷阵,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好老师从不放弃,希望永远在前面,这是他们教学的动力。但是,你那英雄或超人情结必须在现实面前冷却下来,你不可能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该得到你最大程度的关爱?当然!该不该放弃某个刺头孩子,不再为他费心劳神?绝对不该!但是,请允许我,也许有点不合时宜地向你提一点建议:
有时候,你需要回到你温暖的家,将一切都扔在脑后。
这是我写的第四本书。我的书都是关于如何教导孩子,以及我是如何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许多有爱心的读者忍不住问我:你有私人生活吗?
当然有。之所以不写我的家庭,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对这些感兴趣。结果倒好,貌似我这个人只知道埋头教书了。虽然我很多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但那不是我的全部。一天辛苦过后,家庭才是我休憩的港湾。换句话说,你的家人才是你坚实的臂膀。
压力太大时,不妨暂时躲避。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不会十分急迫,除了学生想要自杀或开始逃课。大部分压力——不管令你多么痛苦难眠——其实一觉过后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无论是愤怒的家长威胁要找校长,还是哪个同事粗鲁无礼,抑或是读到哪篇文章指责教师拿钱太多、干活太少什么的,统统别理。
去玩飞盘吧,去跳舞、打保龄球,去高尔夫练习场练练球技。逗逗小狗,做道美味佳肴或在花园里打理花草,散散步,或随便干点令你开心的事。除了陪伴家人之外,我个人减压的方法还有弹吉他、看棒球赛。
总之,如果你倒下了,除了贡献一篇不错的新闻报道外,无益于任何人。但你的学生需要你,需要你的力量和激情。只有抛开拯救整个世界的念头,你才能活得健康长寿,最终作出更大的贡献。



家庭才是根基
我愿意做个沉默的人。
教工培训课上,培训专家一边在PPT上演示,一边夸夸其谈地强调考分的重要性时,我保持着沉默。新学期开学,我领到了最新的阅读课本,该书前言竟大言不惭地吹嘘“该系列将为所有孩子的识字和阅读带来革命性突破”,我依然保持着沉默。当听到某个区教育局官员发表言论,表示一定要统一步伐,让所有学生同一天、以同一速度阅读同一教材时,我继续保持沉默。我固然鄙夷那些观点,但是人微言轻,即使举手反对也根本无人理睬。
不过,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历任总统、一些作家、改革家甚至脱口秀主持人都不断拿这个话题说事,看来是该有人站出来揭露这个皇帝的新装了。
下面是我从《洛杉矶时报》网站上摘录的一句话,这句话在善意的人们那里可能版本不尽相同,但含义一致,尽管他们都错得离谱。
“研究结果一再表明,在儿童教育方面,学校老师是惟一的核心因素。”
大错特错!别忘了,我可是在学校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的老教师,对此太有发言权了。
公平地说,优秀老师的确能改变学生的命运,而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发生,但以此断定老师为学生成功的惟一核心因素实在荒谬。有人尽管稍作退让但仍固执地坚称,至少在儿童学业进步方面,老师是核心因素。
我仍然不同意这种观点。要知道,相对于老师、教育体系、教材等,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绝非同一个重量级的。
年轻的老师,你可别误解了。是的,你的确能改变、提升甚至拯救一个孩子。积极乐观当然是优秀老师的基本素质,但由此忽略学生家庭的作用,那就未免太幼稚了。面对一些冷漠的或者更糟糕、粗暴无礼的家长,你的“击球”成功率比棒球赛场上遇上了山迪柯法斯(注:美国棒球史上最具主宰力的左投手。)还要低得多。
同样可叹的是,有些很好的父母却深陷贫困的泥淖,在生存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毋庸置疑,贫困全方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明眼人都能一目了然地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营养不良加上缺乏书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业。另外,很多这些家庭的父母都打几份工,他们分身无术,没有精力帮助孩子们规划和实现个人目标。全美约有1500万生长在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哪个老师能否认这样的现实——这些孩子学业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事实上,我深知,来自家庭的情感呵护和经济能力才是决定孩子学业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


历史盒
教学初期,我在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任教,后来转教一个五、六年级的合班。当时的课本主要讲述美洲印第安人时期到美国内战的那段历史,很枯燥。教学中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就一定得让它有趣,在方式方法上必须灵活多变、不断地翻新。
因此,我不仅增加了各种历史游戏,也让他们观看了很多优秀历史纪录片。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也记不住很多历史事实,像时间、地点和人物等。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课上所学的东西,不久又还给老师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出历史盒的缘由。它除了能帮他们学好基础课程外,主要是让他们将这些历史事实串联起来,在对本国过去的事件有一个宏观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迎接自己的未来。
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历史盒的制作过程。首先我从一家办公用品公司订购了一批索引卡片盒,这种盒子卖得很便宜,是塑料做的,能装下3×5英寸大的索引卡片,还配有一套按字母排序的分隔板和约五百个卡片,足够学生用一年。
每星期我事先会发给每人一张单子,上面列着这星期要学的十五到二十个历史人物、地名或术语。每张索引卡片上事先已经分别写了对它们的简短描述和释义,学生只要在空白处填上名称即可。这些术语、人名等都是我从使用的历史书上摘录的,如果你想更简便、快捷,不妨上网搜寻“SparkNotes历史学习卡片”。只要花上十五到二十块,就可得到五百个学习卡片,尽管用不完,可这些卡片的确是很棒的学习工具,小学五年级到高中都适用。
课间休息或在家时,孩子们喜欢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学习,利用卡片和单子互相提问并填写答案。毫无疑问,这一小小的改革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进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也让教学变得更有趣了。
改革并不一定要弄得惊天动地,惹人注目。简简单单地引导一群学生读一本特意选择的名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可以让你一整天热血沸腾,充满干劲。如果老师能偶尔将区教育局指定的教材暂时束之高阁,尝试点新颖的,这也绝非离经叛道之举。请大胆尝试吧,也许读一读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注:著名科幻小说,后改编成电影)会让学生开怀大笑。正如亚当斯书中教我们的那样,永远不要恐惧,同时带上你的毛巾。
尝试新事物吧,这不仅让你的工作充满情趣,也会让你变得更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确,教书这行常常会让你觉得孤独无助,让你陷入单打独斗的境地,但情形也并非总是如此。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老师是全能的,为了能帮助孩子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变得超凡卓越,你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假如你能跟人合作,你的课堂,甚至你的整个生命都将会全然不同,你会变得更加快乐,肩上的压力也能得以减轻。
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身边聚集了一帮能力非凡的朋友,正是凭借他们的才华和本领,我才能够让56号教室风生水起,成千上万孩子的未来也因此改变。
当然,这样的局面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慢慢形成。不过,对于坚定地将教书作为终生职业的老师来说,时间根本就不是问题。另外,据我的经验,那些真心实意想帮助学生的人,只要他们加入了霍伯特小莎士比亚人这个大家庭,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
很多老师选择小组协同教学方式,这当然是种很棒的教学法。几位不同科目的老师在一起分工合作,不仅能克服之前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不过,我在这里提到的协同合作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但凡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的眼界定会更开阔,对学生的期望值也更高。但现实是,尽管你的理想很美好,目标很宏大,可囿于你的个人能力,很多时候,目标再怎么远大你也只能望洋兴叹。
尽管我所在的霍伯特小学就有一些很棒的同事,但他们也并不总是有时间,也不是样样都帮到我班学生。有时候,为了寻找帮助,你得将目光放到校外。我很幸运地在校外遇到了一些非常杰出的人才,由于他们无私的帮助,一个公立学校平淡无奇的小小56号教室才变成了一个让孩子们酷爱学习和倍感欢乐的场所,毫不夸张地说,这奇迹正是他们这群人创造的!
找到这些杰出人才可不容易。事实上,当时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寻求校外人才这主意不错,但至于他们怎样才能帮到学生,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十分明白——他们不仅要适合我,更要适合我的学生。
这件事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就像霍华德霍克斯(注:好莱坞导演,执导了大量冒险、动作、警匪片)所拍的电影一样,我要找寻的必须是专业人士。在我眼里,一名真正的专业人士,他(她)首先必须守时;其次,必须对工作严肃认真。假如你是一位专业的舞蹈老师,无论你的授课对象是一位电影明星还是十岁大的孩子,应保持同样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另外,专业人士必须穿着得体。跟人意见相左时,应以和平友好的方式处理。
现在,请诸位认识几位杰出的专业人士吧,由于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56号教室成为了学生的福地。读完下面的故事或许对你也有一定的启发:原来你要找寻的专业人士恰恰就在不远处等待你的呼唤。

TOP 其它信息

加载页面用时:84.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