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图书 > 权利论(精装第3版)
权利论(精装第3版)


权利论(精装第3版)

作  者:程燎原 王人博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 书:新民说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定  价:48.00

I S B N :9787549559794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学理论与研究    

标  签:法律  理论法学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1、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和《权利论》(《法治论》姊妹篇,原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两书,是国内最早提出“法治论”和“依法治国论”的名著,堪称法学界的一块耀眼的路标。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作者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作者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2、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三是书名变动,《权利论》一书,第1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年),此次修订版,更名为《权利论》;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3版后记”。
    3、《法治论》主要从汉语文献中阅读了从亚里士多德到西塞罗、卢梭、孟德斯鸠、哈灵顿、洛克、杰弗逊、潘恩等人有关法治的学说;厘清了法治概念,区分了法治的实体价值与形式价值;阐释了法治与权力、法治与自由、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勾画了英、美、法等国的不同法治式样;对中国自1949年至1980年代末近40年的法制实践并运用法治作为量度的尺码,确立了中国法治理论的大致框架,是中国法治理论最初的系统研究。
    4、《权利论》一书,为《法治论》的姊妹篇,将《法治论》里的论题从中释出加以拓展研究,把关涉每个个体的权利问题从“宪法/法律性”视角转换成一种“社会性“的书写路径,着重讨论了社会中的权利问题。

TOP作者简介

    王人博, 著名宪法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代表著作有:《法治论》(与程燎原合著)、《权利论》(与程燎原合著)、《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宪政的中国之道》、《法的中国性》及《孤独的敏感者》等。

    程燎原,著名法理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代表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从法制到法治》、《清末法政人的世界》、《中国法治政体问题初探》等。

 

TOP目录

第一章 权利是什么
 一、 权利:历史上的不同界说
 二、 权利:当代中国法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三、 权利的另一种界说
第二章 人的主体性:权利的一个基点
 一、 “ 自由自觉活动”:权利的内在性
 二、 需要利益选择权利
 三、 个体与社会: 权利关系的实质构成
第三章 并非灰色的回忆:权利的历史
 一、 西方社会权利的始点:古希腊、古罗马人的权利
 二、18—19世纪:从自然权利到个人本位的权利
 三、20世纪:是权利的个人本位还是权利的社会本位
 四、 历史的遗产: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利
 五、 辉煌与曲折:中国现代社会的权利发展
第四章 权利正义
 一、 承认权利的正义
 二、 分配权利的正义
 三、 保护权利的正义
 四、 权利正义与法律正义
第五章 权利国家权力民主
 一、 政治解放: 从“非人” 到“人”
 二、 确认和保障权利: 国家的义务
 三、 权利与权力
 四、 权利与民主
第六章 权利的法律界限
 一、 权利的相对性
 二、 权利的界标: 内部限制和外部限制
 三、 权利界限与价值选择
 四、 “ 法不禁止即自由”
第七章 权利市场与权利交易:权利的经济问题
 一、 权利是一种商品吗?
 二、 权利市场: 权利交易及其交易成本
 三、 效益权利观
 四、 一点余论
第八章 权利背后的神秘力量:权利文化
 一、 一个简单的界说
 二、 权利系统背后的无形力量
 三、 权利文化的变迁
 四、 “权利人” 的造就
第九章 法律与社会:权利本位论
 一、 权利本位: 论争的一个焦点
 二、 法律本位论争的“功”与“过”
 三、 一种新的思考: 社会的“权利本位论”
第十章 从理想到现实:权利的三种形态
 一、 应有权利:本质价值原则
 二、 法定权利:权利的法律化与制度化
 三、 现实权利:权利的最终归宿
 四、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权利推定
第十一章 救济: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
 一、 冲突:权利需要救济
 二、 救济的含义与方法
 三、 “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第十二章 权利的脊梁:宪法救济
 一、 来自最高法律性的宪法救济
 二、 宪法救济制度的形成及其模式
 三、 期待中的中国宪法救济制度
第十三章 主导性的权利救济:诉讼机制
 一、 实体权利与诉讼法
 二、 诉讼救济的价值基础: 诉讼正义
 三、 诉讼救济的制度机制
第十四章 辅助性的权利救济:诉讼外解决方法
 一、 诉讼外解决方法: 权利救济的辅助性工具
 二、 寻求诉讼外解决: 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三、 从权利救济看“ 东方经验”
结 语 未完的路

 

代第三版后记 权利理论研究的“ 再出发”

TOP书摘

三、权利的另一种界说

  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思想家。这话倘若用在权利问题上也可以说,有多少个思想家就有多少种权利学说。这种差别,一方面来自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不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来自不同的社会实践过程。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政党,以及它们的理论代表都是站在法学的权利之上的。”无产阶级并非从人的良知和善性出发,而是从人所处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去看待权利问题的。

  (一)意志·利益·行为:权利的三要素

  尽管人们对权利的概念存有多种殊见,但透过权利现象可发现构成权利的各个要素或细胞。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有:意志、利益和行为。权利实质上就是意志、利益和行为的有机组合体。

  权利不是游离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实体范畴。当我们说权利的时候,表达的是“人的权利”。权利首先具有人的主观意志性。人的意志是自由的。黑格尔说:“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正如重量是物体的根本规定一样。”意志是自由的精神载体,意志具有自由的属性,二者是同一个精神范畴内本体与属性的关系。意志不是任性,它首先意味着自我限制。“其实不希求任何事物,所以就不是什么意志。意志所希求的特殊物,就是一种限制,因为意志要成为意志,就得一般地限制自己。意志希求某事物,这就是界限、否定。”自由意志是一种自我限制性的希求,这是其一。其二,自由意志是决定。“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踌躇不决的原因也可能在于性情优柔。具有这种性情的人知道,如果作出规定,自己就与有限性结缘,就给自己设定界限而放弃丁无限性。但是他又不想放弃他所企求的整体。诸如此类的性情不论怎样优美,总是一种死的心情……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492

版  次:第3版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