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精装)
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精装)


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精装)

作  者:[美] 侯世达 著

译  者:《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翻译组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定  价:88.00

I S B N :9787100013239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标  签:世界哲学  哲学  哲学/宗教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本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在介绍了马丁·加德纳以后,自然就不得不介绍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rdter)。侯世达与马丁·加德纳并不完全相似。马丁·加德纳没有受过科学专门训练,不被人认为是一个专业科学家。侯世达在史坦福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学位,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印第安纳州认知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教授。把两人联系在一起的事情是:在马丁·加德纳停写《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数学游戏专栏以后,侯世达也为《科学美国人》写过专栏,同样叫座。

  侯世达与马丁·加德纳一样,是借题发挥的高手。要写《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栏,难点不是在专业性上(有太多的数学教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而是能不能写得有趣。马丁·加德纳广博的知识,能够把数学与生活相连。侯世达接手以后不久,就显示出他在这方面比马丁·加德纳有过之无不及。他的文章甚至给人天马行空的感觉。

  使侯世达声名大噪的,就是这次推荐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这本1979年出版的著作,1980年竟然为作者赢得一项普利兹奖。大家知道普利兹奖并没有科普类──侯世达的这《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作为一般非小说类读物得奖的。

  这《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讲了音乐(巴赫),讲了艺术(艾舍尔 Maurits Cornelius Escher,1898-1972),讲了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以至禅。多年来,许多读者读毕全书,竟然归纳不出这《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究竟是要说什么。为此,作者特意为1999年的20周年纪念本,加了一篇23页的新序言加以说明。作者所想讨论的,其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自我”是什么。

  作者真正想写的就是这个问题。尽管全书涉及广泛,核心却是哥德尔,是数学基础。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数学家。1931年他发表的现在被称之为不完全性的定理,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发现。大体上,这个定理是说,在任何公理体系中,必定有这样的命题,用这个公理体系“自身”既不能证明其真,也不能证明其伪。关于哥德尔,有一本评传值得推荐,那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著名华裔数学家王浩写的《哥德尔》。

  什么叫不能证明其真伪?一个粗浅的例子,就是罗素的“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宣称,他只为城中所有不自己剃须的人剃须。”但是,他自己怎么办呢?如果他决定自己为自己剃,按照上述宣示,他不可以为自己剃。如果他决定不为自己剃,而可以用上述宣示为自己剃时,他又违背了不为自己剃须的前提。关于这种悖论,读者可以参考马丁·加德纳的《跳出思路的陷阱》(天下文化,台北,2001年版)。

  作者发现这种不能定义“自我”的例子,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在可视与可听的领域内,作者首先举出了巴赫的赋格与艾舍尔的“手画手”等作品,并用这三个人构成了书名。但作者全书之中涉及的事情远不止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出版之后畅销多年,直到今天还是一本常销的经典。但是由于侯世达在《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的行文中,容纳了太多与英文有关的文字游戏,以至于一度这《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被认为是“不可翻译的”。然而,1985年法文本在侯世达的帮助之下出版以后,其它的译本纷至沓来。如今已经有法、德、西班牙、瑞典、荷兰、俄几种译本。80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有一个中文简译本,名为《GEB──一条永恒的金带》,收入“走向未来”丛书,后被诟病为误译漏译甚多。估计未必是译者的科学水平不逮,而是无法参透全书太多的双关、回文等文字游戏,与各种各样的机锋。现在推荐的译本,尽其可能用中文的对等材料演绎,十分难得。作者本人为这个中文译本作了序,其中缕述几位中文译者的艰辛。作者也乘中文版出版之际,为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汉名──侯世达。不过,读者如果能够进一步参考1999年英文版本的新序言,相信可以对理解全书有益。《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根据1995年英文版翻译的。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一本空前的奇书,也是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名著,它以精心设计的巧妙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理论,轻松、幽默、流畅的文字隐藏着大量的潜台词,它们前后照应、互相联系,交织成一个复杂、无形的网络,读者看不见它,但可以嗅出它的气味,并觉察到这是作者有意喷洒的。作者希望借此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在反复玩味中体会出那些潜台词来,真正触及本书的精华。

TOP目录

作者为中文版所写的前言

译校者的话

概览

插图目录

鸣谢

题献

上篇:集异璧GEB

导言一首音乐-逻辑的奉献

三部创意曲

第一章 WU谜题

二部创意曲

第二章 数学中的意义与形式

无伴奏阿基里斯奏鸣曲

第三章 图形与衬底

对位藏头诗

第四章 一致性、完全性与几何学

和声小迷宫

第五章 递归结构和递归过程

音程增值的卡农

第六章 意义位于何处

半音阶幻想曲,及互格

第七章 命题演算

螃蟹卡农

第八章 印符数论

一首无的奉献

第九章 无门与哥德尔

下篇:异集璧EGB

前奏曲

第十章 描述的层次和计算机系统

蚂蚁赋格

第十一章 大脑和思维

英、法、德、中组曲

第十二章 心智和思维

咏叹调及其种种变奏

第十三章 BlooP和FlooP和Gl00P

G弦上的咏叹调

第十四章 论TNT及有关系统中形式上不可判定的命题

生日大合唱哇哇哇乌阿乌阿乌阿

第十五章 跳出系统

一位烟民富于启发性的思想

第十六章 自指和自复制

的确该赞美螃蟹

第十七章 丘奇、图灵、塔斯基及别的人

施德鲁,人设计的玩具

第十八章 人工智能:回顾

对实

第十九章 人工智能:展望

树懒卡农

第二十章 怪圈,或缠结的层次结构

六部无插入赋格

注释

文献目录

索引

TOP书摘

  这些年同样是计算机理论日新月异的年代。这些理论与数学有紧密的联系。事实上,哥德尔定理在计算理论中有其对应物,这是阿兰·图灵发现的。它揭示出了即便是在可以设想出来的性能最好的计算机中,也存在有不可避免的“漏洞”。带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这些怪异的局限性被发现的时候,不断造出的真正的计算机的性能却越来越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制造者的预见力。巴比奇曾经说过,假如他能在五百年后回到世界上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有向导的科学旅行,他将很愿意放弃他的余生。在他去世后仅一百年的今天,如果他能回来,看到当今新的机器以及它们出人意料的局限性,他会惊奇得说不出话来。

  五十年代初期,机械化智能似乎已指日可待了,然而,在创造最终的真正的思维机器时,每跨跃一个障碍都要产生一个新的障碍。目标的这种神秘的退避有什么深刻的原因吗?

  谁也不知道非智能行为和智能行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事实上,认为存在明显界限也许是愚蠢的。但是智能的基本能力还是确定的,它们是:

  对于情境有很灵活的反应;

  充分利用机遇;

  弄懂含糊不清或彼此矛盾的信息;

  认识到一个情境中什么是重要的因素,什么是次要的;

  在存在差异的情景之间能发现它们的相似处;

  从那些由相似之处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中找出差别;

  用旧的概念综合出新的概念,把它们用新的方法组合起来;

  提出全新的观念。

  这里遇到了看起来像是悖论的东西。计算机的本性恰恰就是极不灵活、没有欲望、照章办事。尽管它们可能是速度很快的,它们仍然是无意识的东西。那么,如何能给需要智力的行为编出程序呢?这不是最最明显的自相矛盾吗?本书的一个主要论题就是讲这里根本不存在矛盾。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每一个读者,直接了当地面对这个表面上看来是矛盾的东西,尝一尝它的滋味,摆弄摆弄,拆开来看看,沉浸于其中,以使读者最终得以重新认识存在于形式化的和非形式化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灵活的和不灵活的事物之间的那些表面上看来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便是人工智能所要研究的全部。人工智能工作的奇异之处就是试图将一长串严格形式化的规则放在一起,用这些规则教给不灵活的机器如何能灵活起来。

  但是什么样的“规则”可能把握住我们想到的所有的智能行为呢?当然,一定是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规则。一定有许多2“十分平常的”规则,一定有“元规则”修改“十分平常的”规则,而且有“元元规则”修改元规则,等等。智能的灵活性来自大量的不同规则和规则的层次。之所以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在不同层次上的规则,是因为在生活中,生物面对着成千上万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境况。在某些境况中,只存在要求“十分平常的”规则的刻板反应。有些境况是一些刻板境况的混合——这样,就需要决定要使用哪些“十分平常的”规则的规则。有些境况无法分类——那么,就一定要有发明新规则的规则……等等。无疑,包含着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自己的规则的怪圈是智能的核心。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精装

页  数:1053

版  次:第1版 (1997年5月1日)

开  本:32开

加载页面用时:4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