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南非国父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南非国父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南非国父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

作  者:[美] 丹尼·谢克特(Danny Schechter) 著 潘丽君,任小红,张琨 译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定  价:38.00

I S B N :9787218091778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传记  >  政治与军事  >  政治人物  人文社科  >  传记  >  其他人物传记    

标  签:传记  政治人物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好评推荐   [展开]

TOP内容简介

  透视伟人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26个全新角度还原南非国父鲜为人知的多面人生
  乡村男孩、拳击运动员、花花公子、律师、战士、政治家、王者、麻烦制造者、和平缔造者、自由斗士、囚犯、离异人士、病人、全球偶像、传奇、超级英雄、救世主、神……迄今为止,这个世界能演绎如此多面人生的,唯独曼德拉一人。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南非国父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以这些角色作为关键词,披露了有关这位南非国父至今仍鲜为人知的真相和秘闻,让更多人得以了解曼德拉的痛苦和牺牲。它通过一种全新的独特方式,从26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各个细节,真实而完整地呈现了这一伟人的多重面貌。
  ★是什么促使一位高贵的王子,放弃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投身于与整个世界抗衡的自由事业?
  ★27年牢狱生涯,足以彻底摧毁一个人,但为何曼德拉却说“监狱成就了他”?
  ★当北爱尔兰、中东等地为民主与自由浴血疆场之时,曼德拉为何能不费一枪一弹取得南非解放?
  ★当攀上政坛巅峰深明权力滋味之时,为何曼德拉能平静地拒绝唾手可得的连任诱惑?
  ★作为南非的精神支柱,曼德拉的去世会对南非政局产生何种影响?种族歧视会不会重新抬头?非国大的地缝会受到削弱吗?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南非国父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怀着对曼德拉精神的崇敬,毫不避讳地谈及他的缺点与多重人格,向人们展示一位有缺陷的圣贤以及深受他影响的世界。
  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但其坚定的身影、彩虹般的微笑却在人们记忆深处永不褪色

TOP作者简介

  丹尼·谢克特(Danny Schechter),曼德拉自由斗争历程最客观的见证人。
  ·CNN、ABC资深记者
  ·两届艾美奖纪录片导演得主
  ·乔治·波尔卡奖得主(美国新闻界最高殊荣)
  ·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新闻界精英奖项)
  丹尼·谢克特是CNN、ABC等媒体资深记者,也是全球颇具盛名的纪录片导演。自20世纪60年代起,谢克特就开始在南非工作,得以接近曼德拉及其身边人。30多年来,他成为曼德拉的亲密挚友,并是唯一一位获得曼德拉信任的美国纪录片导演,并为其拍摄了6部纪实电影。1988~1991年,其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南非的今天》在超过30个国家上映。同时,他是荣获艾美奖的ABC新闻制片人,著有16本畅销书,作品和评论常见于CNN、ABC、路透社等著名媒体。

TOP目录

权威推荐

前言  电影背后的艰辛故事


Athlete 不屈的灵魂 

1971年,一枚旋转着的乒乓球打破了冰封20载的中美外交僵局,证明了一个事实——体育确实拥有改变世界的魔力。一生酷爱运动的曼德拉深明此理,1992年的橄榄球世界杯决赛中,他率领南非的黑人白人一起为小羚羊队加油助阵,于无声中缓和了种族对抗情绪……

 

体育改变世界

拳击是平等的!

 

Bully 王者宿命 

少年曼德拉曾欺负他看不惯的人,因违反校规被退学,长大后拒绝包办婚姻,独闯约堡看世界。他就像天生的革命者,敢于挑战传统。假如没有27年的铁窗生涯,南非在年轻气盛的曼德拉带领下会走向何方?也许这就是宿命,勇敢和痛苦成就了他。

 

离经叛道的少年 

痛苦成就了他

 

Comrade 领导者就像牧羊人 

在罗本岛监狱里,粗重的苦力活只是对囚犯们微弱的惩罚,更可怕的是各种来自白人狱卒惨无人道的折磨,后者足以让人忘掉为人的尊严。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笼里,铁窗战友们的相互扶持是彼此唯一的安慰,正是靠着这安慰,曼德拉才得以熬过27年的漫长时光……

 

在狱中构建和平世界

民主政治的“中庸之道”

 

Diplomat 秘密外交手腕 

当北爱尔兰、南斯拉夫和中东等地饱受战火摧残之际,曼德拉却不费一枪一弹取得了南非的“解放”,避免了战火屠戮、生灵涂炭的悲惨局面。一张嘴征服整个顽固的种族政府,曼德拉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以卵击石,一人舌战南非政府

是变节,还是战略?

 

Eloquent 雄辩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从叛国罪审判的声明,到出狱后的演讲,曼德拉的雄辩口才征服了世界。他的雄辩不在于诡异的技巧,也不立足于华丽的辞藻,真话与正义才是他的雄辩武器。当他拥有这些,便再无畏惧之心。

 

以爱国之名“认罪”

正义使人无畏

 

Forgiveness 宽恕与自由 

是痛苦的宽恕,还是痛快的报复?常人都会选择后者,但若曼德拉也如此,南非将面临一场种族浩劫,曼德拉及非国大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南非政府军在非洲所向披靡。只有宽恕,才能换来民主平等。曼德拉的伟大就在于他牺牲个人的感受换来了南非的安宁……

 

是宽恕,还是战争?

种族仇恨悲歌

 

Global 世俗圣人 

曼德拉带领南非冲破重重障碍,走向平等。然而,种族平等只在于法律层面;经济上,“富有的白人与贫穷的黑人”依然对立严重,种族平等远未实现。此刻的曼德拉却被西方国家捧上了神坛,誉为与麦当娜等明星一样的全球偶像。如此大肆吹捧,到底意欲何为?

 

想当普通人的全球偶像

吹捧“曼德拉神话”背后有阴谋?

 

Humble 权力前的谦卑 

名人自传是什么?本质上离不了自我吹嘘。作为全球最受欢迎人物,曼德拉却不太自信地说:“我那么平凡,我的自传怕是会严重滞销。”这句话得让多少“名人”自愧难当!

 

哀悼缺席的时光

扩宽政见

“我那么平凡”

 

Indigenous 土著情缘 

曼德拉为何如此迷人?其身上的土著情结往往是人们忽略的一大原因。在如今浮华的年代,多少飞黄腾达者羞于谈及自己贫瘠落后的故土乡园,而曼德拉却从掩饰自己“乡村男孩”的背景,他毕生都在为黑人为土著争取平等的机会。与土著人如此深刻的情缘,大概就是连美国黑人都爱他的原因!

 

曼德拉在美国

对传统的背离与回归

 

Jailed 炼狱里的修行 

对许多人而言,蹲牢房意味着绝望,人生从此荆棘满布,但被关在臭名昭著的罗本岛监狱里,曼德拉学习、教育、种菜、交友……忙得不可开交,似乎黑暗的囚禁生涯丝毫未影响他的信念。你很难判断,到底是罗本岛成就了曼德拉,还是曼德拉解放了罗本岛?以至于政敌也发出感叹:曼德拉之后,狱中再无传奇!

 

罗本岛:监狱?大学?

岁月很暗,曙光未亡

大名鼎鼎的探访者

 

Kafkaesque 卡夫卡式荒诞体制 

种族隔离法荒诞不经,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也因头发卷曲程度和鼻子大小而被划分不同种族;日本人可以享受“荣誉白人”身份,而中国人则被当作黑人。当这种荒诞肆意蔓延时,曼德拉毅然决定以法律对抗法律……

 

肤色“原罪”

以法律对抗法律

 

Love and Loss 凡夫俗子之爱 

曼德拉毫不掩饰自己凡夫俗子的一面。他结过三次婚,与很多女人调过情,然而婚外情和抛弃妻子都没有影响女人们对他的敬仰,究竟他魅力何在?在通往自由的斗争中,他与温妮童话般的爱情遗憾落幕,家庭破碎。他不禁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

 

品德高尚的好色之徒

秘密情人

爱情童话落幕 

自由的代价

 

Militant 激进的斗士 

从反抗运动领袖到出狱时挥舞拳头的招牌形象,曼德拉已被塑造成激进的斗士。随着和平谈判和就职总统的需求,他那激进好战的形象随之被扭转成和平的象征。此“M计划”的策划者正是曼德拉本人!

 

策划“M计划”

对南非政治谈感情

永不妥协

 

Negotiator 精英们的阴谋 

在大部分黑人受教育程度如此低的情况下,怎样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怎样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消除贫困意味着实现国家资源共享,金融大鳄却警告曼德拉“政府干预经济是危险举措”。在大财团寡头的淫威下,精英们的阴谋就此诞生……

 

苏格拉底反诘法

赋予谈判道德权威

为“新南非”敲响警钟 

秘密经济谈判

 

Onward 穿越死亡幽谷,向前进 

在抵达希望的山顶之前,他一次次地穿越死亡幽谷。当他逝世后,媒体会把他塑造成一个受害者还是胜利者,一个瑕不掩瑜的普通人还是被重新包装成符合大众口味的完美圣人?南非推翻种族隔离制的史实被弱化了,仿佛他只是挥了挥魔术棒就成了。

 

媒体事先铺张的死亡“盛事”

卸下人性的光辉

充满希望的囚徒

 

President 从囚徒到总统 

1994年南非大选空前盛大,曼德拉无疑将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如果非国大得票率达三分之二,他们就会一党独大,但是他们为何操纵选举,为政敌留一席之地?平等是一种尊严,然而失业同样让人没有尊严,在最初5年内,南非失去了50万个岗位。在伟大的光环背后,曼德拉也有未能实现预期的一面。

 

他不想当总统

为政敌留一席之地

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

 

Questions 真实写照 

将来历史学家也许会透露关于曼德拉的秘辛,“修正主义者”可能会努力推翻已有的观点,但是关于曼德拉的许多诠释与事实并不相符。问题答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曼德拉。

 

Recognition 变革时代的洞察力 

曼德拉爱出风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洞察力?为什么他能够迅速分析所处境况调整行动?普通人遭遇不幸只会愤怒和委屈,曼德拉却可以超越个人际遇,看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Stalwart 中坚式领袖 

艾滋病是南非不光彩的伤疤。当大部分领导人都批评他过于关注“南非艾滋病”而非国家“贫穷病”是本末倒置之时,曼德拉却从未动摇——他品尝过因艾滋病而痛失亲友的苦涩,因此希望别人能免此不幸。痛人民之所痛,忧人民之所忧,有如此领袖,何愁国家不和睦?

 

坚定的自由斗士

抗“艾”先锋

 

Terrorist CIA出卖的“恐怖分子” 

曼德拉是圣人还是恐怖分子?直到今天仍备受争议。他曾被列在美国的恐怖分子名单上,直到他获释出狱18年后、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为止。他甚至在1963年遭美国CIA出卖,致使非国大“最高指挥部”被警察一网打尽……

 

撒切尔:非国大是恐怖组织!

“最高指挥部”遭遇暗算

 

Unknown 不为人知的多面人生 

曼德拉私下述说自己的矛盾之处,骄傲与谦卑,易怒与温和,虚荣与朴实……不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舞台演员,而在现实中的演出最精彩。人们对他的所有印象,竟然是他自己打造的神话……

 

骄傲的谦逊者

“麻烦制造者”

形象表演者

......

TOP书摘

  Forgiveness 宽恕与自由
  导语:
  是痛苦的宽恕,还是痛快的报复?常人都会选择后者,但若曼德拉也如此,南非将面临一场种族浩劫,曼德拉及非国大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南非政府军在非洲所向披靡。只有宽恕,才能换来民主平等。曼德拉的伟大就在于他牺牲个人的感受换来了南非的安宁……
  语录: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纳尔逊·曼德拉)
  是宽恕,还是战争?
  曼德拉之所以能赢得数以百万计的支持者,尤其是西方支持者,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一种特质——懂得宽恕。曼德拉在与南非种族隔离政府达成和解时,有一个既定原则,即为了广大南非人民的利益,宽恕那些妨碍自由的敌对势力。宽恕,但不遗忘!
  很多遭遇极其悲惨的黑人领袖也基本同意和解,只是他们的态度并不像曼德拉那么积极。与曼德拉一同遭受牢狱之灾的卡特拉达坦言:“刚获释那段时间,我根本没办法原谅把我们抓起来的那伙人,不过现在已经可以了。而曼德拉一开始就认为,如果宽恕能让大多数人获利,那就宽恕吧。”
  曼德拉支持图图大主教发起的真相与和解过程,同意就种族隔离制度的罪行召开听证会。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恢复性司法”的原则,违法者可自愿坦白罪行,寻求大赦、甚至宽恕。
  事后,图图说道:“很多人担心的动荡和不稳定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嗯,首先,我们得到了上苍的庇佑,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奇迹的话,那么南非就是发生奇迹的最理想之地。而且,我们十分幸运,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出现纳尔逊·曼德拉这样的人物。他被囚禁27年;多数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获释后的曼德拉,心里一定充满了报复的欲望。但让世界为之惊讶的是,他并没有让报复蒙蔽心灵,相反,他号召人们和解,并且邀请之前囚禁他的人做特邀嘉宾参加他的总统就职典礼。最棒的是,曼德拉先生并不是唯一同意宽恕与和解的人。还有其他不那么赫赫有名的人,不论男女,都是我们这场斗争真正的英雄豪杰。”
  必须提醒读者注意的是,种族隔离不仅仅指的是白人针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恶意甚至是犯罪行为,它还包括非白种人日常受到的不公正待遇。1999年,《邮政卫报》的一名专栏作家发表了如下评论:
  遗忘的过程已经开始。我发现,很多人都不记得,或者说,不希望再记着种族歧视给大多数南非人的生活带来的恐慌。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揭发出来的不只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暴行,还有渗入到日常生活每个环节的人格侮辱:
  ★在肉店,白人把腐烂的肉扔到黑人顾客面前;
  ★邮局排队时,白人总有优惠待遇;
  ★黑人的养老金总是迟迟得不到兑现;
  ★黑人常常会当着他们孩子的面被白人羞辱;
  ★卖衣服的白人店员阻止黑人妇女买衣服之前试穿,还对着比她年长一倍的黑人女性大骂“丫头片子”;
  ★医院忽视黑人患者;
  ★就算是对黑人进行最普通的质询,穿着警察制服的白人小伙子也总是对他们出言不逊或者直接暴力相向;
  ★黑人的收入总是少得可怜;黑人“女佣”只能穿破旧的衣服,吃剩菜剩饭;
  等等。
  非国大和反种族隔离运动并没有取得军事上的成功。尽管很多激进分子希望对反人类的罪行做出严厉审判,就像二战后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那样,然而这部分人缺乏真正的实权。事实上,学者们发现,即使是纽伦堡审判,也只有少数纳粹战犯被监禁或被起诉,有些人甚至被无罪释放。
  曼德拉和其他领导者都意识到,为了最终赢得运动的胜利,必须与“对方”达成一项交易,给对方一些“甜头”。因为他们担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捍卫种族隔离政权的白人士兵会试图破坏南非新的制度安排,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而他们,不希望战争,更没有把握赢得这场战争。
  心理学家朱迪思·里奇写道:
  看看曼德拉的成长及生活生存环境,你很难想象他会作出别的选择,因为他深受非洲传统“乌班图”文化的熏陶,这种非洲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我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有归宿,我参与、我分享”。如果我们想了解什么是人道,可以看看纳尔逊·曼德拉,他是最值得研究的典范人物。
  要宽恕囚禁了他27年半的人,他一定是了解并且信奉着某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他从监狱出来时说道:“当我从这扇门出去,走向自由的时候,如果我无法放下所有的愤怒、仇恨和痛苦,那么我的心将永远无法获释。”他必须说服自己相信人类的本性善良,也努力让自己学会宽容。他必须践行这一信念,看淡招致他长年入狱的那些人和事。
  然而,他的宽恕不仅限于口惠,而是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记得1992年,我到达约翰内斯堡,与律师乔·斯洛沃一同坐在他家后院,听他讲述曼德拉为什么会主张妥协,吸引他之前的敌人反过来支持他,或者至少是参与他的事业,共同建立一个由全民选举的政府:“对方控制着所有的武器、警察和军事机构;而非国大没有。”斯洛沃援引了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推翻后在智利国内引发的腥风血雨。曼德拉清楚,革命只会招来反革命,所以他制定了新策略来拉拢自己的敌人,让他们成为新制度的利益攸关方。
  曼德拉也要安抚他的支持者,特别是说服那些惨遭种族隔离制度迫害的支持者,放下心中的不平,支持与敌人妥协的政策。
  他也知道,南非从未真正太平,各个地方的起义风起云涌,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黑人和自由战士也同样犯了罪。就连他的妻子温妮也被指控涉嫌参与杀害一个年轻的活动家,后来面临指控,虽然最后的判决只是参与了绑架。
  种族仇恨悲歌
  在曼德拉式的宽恕中,曾发生过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这是关于一位年轻的美国活动家艾米·别尔的故事,她是曼德拉的支持者,慕名前来南非担任选民登记员。然而,就在即将离开南非的时候,她惨遭不幸,这场悲剧发生在1993年8月25日。
  她去南非之前来专门来纽约我的办公室找我,向我询问关于南非的问题。艾米是个精力充沛且富有理想的年轻人,她全力支持南非的民主进程。她问的很多问题都体现出了她的智慧和思考深度,她的认真和专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没怎么联系,接着就听到了她的死讯。听说她在开普敦附近被一群黑人小孩蓄意谋杀,那些孩子被怀疑是反对白人的组织——泛非主义者大会(PAC)的成员。这则消息被广泛报道后,凶手很快落网。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凶手坦承,他们是被反种族隔离思想的驱使才作案的,被判有罪后,他们请求宽大处理。警方向艾米的家人征求意见。
  起初,艾米的哥哥和姐妹都希望严惩凶手,但她的父母从艾米的角度思考了这个问题。他们知道,如果艾米还在,她一定会支持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做法。所以,当委员会建议大赦时,艾米的家人同意了。
  艾米死后,他们还以她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南非的青年人。
  多年来,我一直跟踪报道这个故事。2012年,艾米的母亲琳达·别尔来南非,我邀请她观看了《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摄制。我们一边聊一边向仿造曼德拉在索维托市郊奥兰多西威拉卡兹街上的那间三居室住房走去。
  琳达·别尔向我讲述了女儿艾米如此关注南非的缘起:
  20世纪80年代,艾米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时就开始关注南非问题,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对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曼德拉成了她心目中的英雄。1992~1993年,她以富布赖特学者的身份,在南非研究如何保障女权和消除种族隔离。就在她返程的前两天,在开普敦附近的一个小镇,她被一群歹徒从车上拽下来,被刺身亡,当时正值南非大选前夕。只两天,艾米就可以返回加州与家人团聚。
  他们经常在这一带秘密潜伏,迫害白人,他们误以为她也是压迫者。他们游荡在街头,聚集在一起唱着解放的歌曲,他们没有仔细去调查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鲁莽地认定她是敌人,所以就对她下了毒手。
  这些年,南非逐渐建立了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犯人只要愿意认罪,如实交代作案过程,他们就可以请求赦免。他们的请求经真理与和解委员会法官的认定后,他们就可以获得赦免。1998年,艾米案中的4名罪犯在普通法院审判和定罪后,被当庭释放。
  你必须记住,纳尔逊·曼德拉是艾米的英雄,那么曼德拉代表着什么呢?他代表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自由付出一切牺牲,他希望国家能够实现无种族歧视的民主。如果我们家不支持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的决定,艾米一定会非常失望。
  我认为,当你迈出第一步,根据自己的信仰做出一个决定,你应该明白自己不可能取悦每个人,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赢得了许多的朋友的。因此,艾米被害20年之后,我还是愿意来到此地,而且还带来了专门帮助南非年轻人的基金会。
  ……我真的很爱我女儿,我也真的热爱她信仰和追求的事业。如果我有那份心力去谴责我的女儿、家人和我已故的丈夫,那我还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去支持他们所信奉的事。这是一件公众的事,我从事时,却多少带着一份私心,但我会努力做好两者间的平衡。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为我感到骄傲。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看着许多群众演员正在为下一场戏作准备,他们都是黑人男性、女性和儿童,有些就是来自艾米遇害的那个镇上。
  “对您而言,《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您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被卷入了南非的自由事业,成了南非实现民主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是人们眼中的英雄。”我好奇地问眼前这位老太太。
  “很多人,特别是在美国,会问我:‘曼德拉这部电影想说明什么呢?’我就会拿出曼德拉的书,对他们说:‘来,先看看这本书。’而且,我还认识电影的制作者,我知道这部影片他们花了很多的心血。对他们而言,创作过程也是长路漫漫。事实上,南非能拥有今天,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有着非一般的意义,是的,它的确非同寻常。我认为,全世界人民也许还应该再好好听一下这个故事,因为有些讲述种族隔离激进分子和种族隔离史的故事并不是那么恰当,而南非应该为世界上与它有过相似遭遇却仍战火纷飞的国家树立一个良好典范。我想,它依然是这方面的典范。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类似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个故事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像琳达·别尔一样,依循曼德拉的脚步,学会宽恕,实属不易。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她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宽恕虽然很难,但依然可以做到。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65

版  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