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艺术的民主
艺术的民主


艺术的民主

作  者:王春辰 著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定  价:55.00

I S B N :9787511716491

所属分类: 艺术  >  艺术史论  >  艺术理论    

标  签:艺术  艺术理论与评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艺术的民主》是国内最资深、前卫的艺术批评家王春辰先生为当今国内艺术批评界贡献的又一部力作,由作者近年来的随笔集合而成。《艺术的民主》敏感地反思并重估了当代艺术、绘画、水墨、影像、艺术史观五个主题,将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和发展产生影响。

TOP作者简介

王春辰,副教授,美术史学博士、美术批评家及策展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从事现代美术史及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2012年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聘为特约策展人,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出版(《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的终结之后》、《美的滥用》、《装饰新思维》、《绘画现象学》、《艺术的阐释》、《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艺术史的语言》、《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后现代主义、后社会主义及其他》、《艺术简史》)等译著;200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CCAA)并出版《艺术介入艺术》一书。另执行主编《大学与美术馆》丛刊,先后在首尔、明尼阿波利斯、纽约、东京、伦敦讲学、演讲。

TOP目录

第一部分 当代之谜
谁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下文与立场
现实主义的影响与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与亚洲振兴
当代中国与当代艺术
学术问题与理论和历史
当代艺术的概念前提
当代艺术的学术性如何界定
当代艺术的实质,不是资本问题
当代艺术的社会文化学意义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什么问题
艺术的民主
不确定的时间与现实变形——关于当代中国的艺术
谁在绑架当代艺术
模糊的前卫精神 ——后社会主义的混合艺术
艺术批评遗留问题,要继续回应
隐喻与观念之争
当代艺术需要现场经验
当代艺术与当代理论的联动——《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译后记
艺术视觉的历史与文本化——丹托艺术哲学的当下阅读
丹托艺术批评的评价

第二部分 绘画反思
当代中国的绘画与批评
关于"新绘画及其边界"
绘画是什么
现代性的林风眠
"里希特"该结束了
一个真实的里希特
抽象与中国艺术的几点疑问
有害的符号化
寻找绘画的真实——《绘画现象学》译序

第三部分 沉重水墨
当代艺术为什么水墨缺席
伤心水墨
冬天的水墨
当代水墨的批评思考
水墨问题可以简化
水墨与中国画的分类意义
水墨未定论——关于当下水墨创作
该轮到水墨出场
再访水墨创造力——关于姬子的墨道绘画
雪迹心源的新探索——略谈姬子的冰雪山水艺术

第四部分 影像出击
造像与当代影像艺术
影像的变局与反思——2008年中国当代影像的回顾
中国新世纪的影像
新影像与新敏感——对2009年的影像期待
摄影观念的三重天
摆拍与当代影像
无表情美学影像
观念与摄影
私密摄影:与自我记忆有关
当代影像也要纠偏

第五部分 史论观想
中国脉络与艺术史的开始
艺术历史与创造
历史与艺术史
新旧美术史之辩
艺术史与语言——《艺术史的语言》阅读释义
历史与批评
当代艺术史是矛盾中的写作——主体、原则与意义

第六部分 杂说无碍
今天的一流艺术家是什么
进入艺术批评新的维度——关于巴特勒的《性别在燃烧》
当代中国艺术的国际性
中国当前的艺术状态
从本土文化中生长当代性——关于韩国"文化遗传因子"艺术展
雕塑与当代艺术
雕塑语言的当代转换
美学家为什么对当代艺术沉默?
新美学热与当代艺术
艺术是一种信仰
观念就是形式
批评的独立与正义
边缘与中心
生命艺术家就是艺术
"年轻"与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一种赛跑
幻觉的命名症——评所谓70后、80后或90后之类的称谓
不可徒具形式模仿
视觉性与观念性矛盾
艺术商品学
798是一种期待
北京画家村
全国美展:一种学术想象

TOP书摘

当代艺术是一种民主
  王春辰
  2007-2009年这两年正好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红火到顶端、又在2008年底遭遇到经济危机、而在2009年开始转机微现的时候。这两年多的时间对于我是一次密集接触发生在眼前的中国艺术的过程,也因此有了这些文字。它们或者是有感而发,或者是应约而写,大部分文字都不长,也是今天的媒体时代需要一些短小简明的文字之故。我写的也很杂,没成想要合在一起出版,总认为那是高头讲章的事情。有朋友建议汇集一下,认为这些文字总归是一种思考,对后来读者也有方便之处,它可以让人看到我们在过程中走过的脚印,未尝不是对来者的一种提示,也算记录了对当下发生的诸多艺术现象的一些意见。
  因为阅读是一项个体行为,包含了感同身受的各种反应,有时为主人公庆贺,有时为之鼓励,甚至有时为之鞭策,但也常有轻松、会心一笑的时刻。书读完了,也就放下了,做出的那些反应虽然写成了文字,但毕竟和书不一样,仅仅是个人的阅读结果,就像书评一样,是供其他读者去读书的一种参考。这本书,自然是指当代艺术,因为阅读经验不同,所以读后感差别很大,说好说坏都可以,人们选择书来阅读,肯定有自己的口味和欣赏习惯。因此,有了这本集子的名字《艺术的民主》。阅读是自己的,艺术肯定也是自己的,而且今天的艺术又那么多样,做什么样的艺术都有,这林林总总的艺术还真有“民主”的意味。所以说“艺术的民主”就指向了这种多样化的艺术现状,也指向了各种艺术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过去的历史上,艺术经过了种种的磨难和待遇,一会崇高,一会奴婢;伟大时成为朝拜的偶像,卑贱时被焚烧毁灭。到了现代社会,艺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独立、要本体,又一大步地将艺术的价值凸现出来,使得艺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艺术的民主”终成汪洋大海——没有不是艺术的,没有不可以成为艺术的,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不,“艺术的民主”俨然成立,就像民主是一种制度建设,艺术也在条分缕析、建章立制,分出了各家各派,以及权力与话语、中心与边缘、行为与结果等等,都无不类似于现实的民主。
  但民主不等于没有差异,民主选举还要差额进行。那么,对于艺术则一定也是有差异、有分别的,这样艺术才不会雷同,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会更加富有个性和创造力。有了艺术民主,艺术才不怕被批评,有所批评才有健康的艺术发展。一言堂肯定不是民主,同样,一个样式的艺术一统天下,不是民主;一种声音地对待艺术,自然也不是民主。现实中,民主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行为原则和道德伦理;同理,艺术的民主肯定也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建设现状,也是面对形式与观念的一种宽容态度。但民主之下,制度会更加严格,对事物的认定会更加认真;同样,在艺术民主之下,对于艺术就会更加高要求、高标准,并不是滥竽充数就叫做艺术,而且艺术的批评将更加苛刻和锋锐。艺术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与观念会更加通达,对于民主的态度也会更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国家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艺术作为其中一元,肯定也要在民主的路上发展下去。
  对此,我更愿意称这些三三两两的文字是散记随笔,随机而发,感觉到点什么,就写点什么,以示一种对当下发生的诸多艺术现象的思考,介于散淡与严肃之间。第一部分“当代之谜”和这两年来讨论“当代艺术”的话题有关,虽然没有什么关于它的明确定义,但人们仍然能够感知到它与传统的、其他的艺术的差别。从不同方面去认识、理解、研究它,为的是廓清我们艺术观念上的层层帐幔——永远是随着认识的深化而被一层层地剥离。第二部分“绘画反思”是当代绘画的几点思考。这里面的话题很多,特别是我们中国今天的当代艺术又以绘画为主,就更值得分析和研究、批评。第三部分“沉重水墨”之所以如此解说,是因为水墨问题特殊,既与本土文化有关,又有时代性和当代性的牵涉,触一发而动全身,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几篇短文并不能回答它的当代转型问题,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转型等等,一个世纪来都没有结论,估计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人们讨论的沉重议题。第四部分“影像出击”是想说明在今天的视觉爆炸中,影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一种时代性特征强烈的媒介,如何认识它、应用它都是今天要面对的课题。第五部分“史论观想”是和艺术历史有关的零散感念,权作为思考路上的记录,以追来者。第六部分“杂说无碍”是些有感而发的事情,提个醒说一说,或者可以引出更多的话题出来,都是它们的意图。
  杂谈碎语,不成体统,权且做鞭策激励的醒木吧。
  当下的艺术变化如此快速,有时候不紧张一点还真是不行。要做的事情也太多,所以经常的是各种事情混到一起来做,也不得不做。因为我们要赶上这个时代的快速车轮:常常因距离的消失,而有惶然之感;也因时间被压缩,而倍感节奏紧张。这些文字即是面对惶然与紧张而留下的点点痕迹,回头看看,无非也让节奏放慢些,再瞭望一下前面的路途。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谢谢所有那些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师长朋友们,也谢谢阅读这本文字的读者们。
  ……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338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80.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