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

作  者:内陆飞鱼 著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定  价:32.80

I S B N :9787539961620

所属分类: 生活  >  旅游/地图  >  旅游随笔    

标  签:旅游/地图  旅游随笔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内容简介

    生活如果是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的重复死循环,在每一天的重复中,有一种东西毫无声息就打败了你,这个东西叫成熟。它用成功学这剂甜蜜的毒药让社会的大多数安静地腐烂。        

    他们最可怕的是要给万物以意义,连旅行、远方如此单纯的事物,都要赋予意义。可笑!我的旅行,不需要意义。如果在路上念叨旅行的意义,你又如何忘掉自己?   

    最好的旅行是毫无目的,只为去一次远方。一切事情都不值得动脑筋,也不必思考太远的问题,累了睡,饿了吃,高兴就大笑,怒了就爆发。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去一次远方,选择一无所有。       

    肉身之心,安住随喜。

 

TOP作者简介

    内陆飞鱼:原名李仲,生活于云之南,彝族,80后,摩羯座。   

    生活的一面是企业职员,每天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   

    生活的另一面混迹于电影和音乐的文字江湖。是网易丁磊点名邀约的专栏作家。也是贾樟柯笔下水浒样式的人物。在《南都娱乐周刊》、网易、腾讯等多家媒体开设特约专栏。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委、华语优质电影评委。血液中流淌流浪的基因,不定期出走,每天在心中流浪100次。

 

TOP目录

chapter1 没有方向,轻装上路

 在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上,去永远达不到的远方。靠什么出行是否还重要?

 荷尔蒙的芬芳

 摩托党的意志

 单车幼齿时

 也许是徒步

 死于汽车

 无地图流浪

chapter2 自由的极限

 这些都市男女、小镇青年、孩子、老人,选择逃离这世界上最大的疯人院——城市。

 他们爱这自由,哪怕代价是报废自己。

 城市疯人院

 心上的隐形路障

 谁知道你的迷惘

 一起报废自己

 失宠的孩子

 中老年童话疗法

 小镇青年逍遥游

 走吧,南方以南

chapter3 远方的内容

 去一次远方,不为遇见谁,不为几多风景,只为看一看世界的本来面目。

 无风有景

 今夜睡在哪张床上

 哪里的天空不下雨

 嗨,伙计借个火

 迷路的路上

chapter4 最坏不过活着

 活着已经很可怕了,比活着更可怕的是成熟,它用成功学这剂甜蜜的毒药让社会的大

 多数安静地腐烂。

 找谁去殉情

 那个人看起来像条狗

 针尖上的花蜜

chapter5 地球仪上的独角蚂蚁

 早晨醒来在地中海,孤夜眠于南十字星下,这是一个人的纸上环球。

 醒来在地中海沿岸

 南十字星下的海市蜃楼

 灰狗巴士和美国梦

 去往大海的路上

chapter6 死在路上也不错

 人在荒野里待久了,就会变成荒野的一部分,固执成离离原上草;人在道路上走得太久,

 自己也就成了一条路。

 自我的行为艺术

 逃离就是回归

 身体里遨游飞翔

 波西米亚式流放

 NO 年代选择“NO”

 夕阳下的背影

TOP书摘

    现在是一本小说的内容,不是我们的图书内容,请修改:

  荷尔蒙的芬芳

  似乎就在不久前,名噪世界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绝不会说是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此后,福特又有流传更久的一句话:“嘿,到处流浪,这才是教育青年的最好方法,他们只要流浪几个月,得到的经验就比在学校里读几年书还要多。”

  这句话并不仅是在为福特汽车做广告,而是鼓励年轻人出走。轰隆隆的马达为年轻人的前进方向进行了牵引,把他们带向更远的地方。汽车为年轻人提供了最强劲,最野性,最酷的青春岁月,而亨利?福特这个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工业大亨,看到年轻人们驾着自己设计的工具一拨拨地乘车去流浪,干脆和现实世界说拜拜,远走高飞,也许正是他不断创新福特汽车的动力,也是他毕生的梦想。无疑这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飞驰的车轮让年轻人去得更远,看得更多,跑得更快。以最实用便捷的途径,离开令人困扰的城市,在他们的出行选项中唯汽车独尊。牛仔渐渐老去的时候,在二十世纪中叶,汽车就成为了嬉皮士脚下的骏马。年轻就该是这个样子,经常擦亮你的车子,加上满满的一箱油,买好帐篷、香烟、啤酒、零食、罐头,约上二三伙伴,启动马达,把收音机旋钮调到摇滚、布鲁斯或者乡村音乐频道,音量开到最大,不看指路牌驾驶,全凭直觉游走,哪里累了,哪里歇息。丢开父母的絮絮叨叨,带上心爱的女孩上路,这是多么带劲的事儿!

  马匹、马车远去,马力强劲的汽车、摩托车把百万嬉皮士运送到了远方,这种疾驰、暴烈、阳刚的现代交通工具,喝下汽油就能让人飞起来,这些号称“有良知的反对者”的年轻人,恰好厌倦了现代工业对人的侵蚀。抵制古板的传统,反对强权和战争,在激动人心的摇滚乐中,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进行各种解放和反抗活动。他们活在当下,却厌倦当下。

  还是在安东尼奥尼的公路电影《扎布里斯基角》(ZabriskiePoint,1970),逃亡路上的马克不幸被警察射杀,悲伤的达莉娅抵达了凤凰城,在经过资本家的别墅时,听到了出乎意外的阴谋论,想起一路上陪伴同行的爱人。他们无疑是马克之死的刽子手之一,他们的虚伪作态刺激了她的神经。达莉娅一气之下炸掉了这个顽固堡垒,一声巨响,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一个现代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场面出现了:

  随着慢镜头的翻转腾挪,冰箱,传真机,纸张,电视机,水果,食物,各种奢侈品即刻爆裂成碎片飞上了天际,像蘑菇云一样渐渐膨胀,炸开,四散飞扬。这些方便了现代生活,却束缚人们心灵的“恶之花”,盛开出后现代的古怪样子。在电子乐中,五颜六色搅和出的支离破碎,触目惊心得美丽又惊悚。长达10分钟的爆炸画面,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波普艺术演出。

  电影从一个侧面流露出对流浪青年的态度,出走,不断上路,才是自我清洗的唯一正途,纯粹活着不是口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宣言和姿态,而是必须和自己的所有行为、行动联系在一起,融入到骨血之中。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时时感觉骚动不安,只有上路才能排除这种焦灼,义无反顾地和身后的人群、城池决裂,全然驶向没有目的的远方,全

  身心地坠入虚无深处。

  上路之前,如果说奇装异服、痴迷酒精、摇滚乐,敢于尝试新型毒品,大规模群居,沉湎于性爱,热衷于新鲜事物、东方神秘的宗教信仰,只是嬉皮士生活的表象,那么参与各种维权、抗议、反战的政治运动,就是他们具体的生活内容,也许天真激情,却饱含热爱,让保守的老大帝国震怒。

  出发,无限循环的出发,是他们一直以来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行动派作风。纳博科夫说“汽车是美国唯一没有噪音和穿堂风的地方”,这个来自前苏联的伟大作家,从汽车上认识了最准确细微的美国大陆,仿佛是洛丽塔的光泽在这些呼啸的机器上闪烁着另一种发自身体的晕眩。

  大肆挥霍激情汗水、泪水、口水,很多人都是新鲜事物、时髦事件的热衷者。那些强烈的政治口号,手中挥舞的旗帜和短暂的青春一样来得快也去得快,1969年纽约格林威治村石墙事件,以及1969年的同性恋民权运动,很快都成为波普符号。政治和娱乐齐头并进,与青春期荷尔蒙互相辉映。不过,它的根源性在于,启迪了一拨接一拨的人启程,继续去触碰无形的南墙的硬度。

  1960 年代末,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乔恩?沃伊特和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午夜牛郎》(MidnightCowboy,1969)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在颠簸的长途客车里,年轻人乔抱着收音机不放,激动地收听每一个路过的城市里的广播,音质糟糕,收听不清晰,那些神奇的声音还是让他着迷。这些声音预告着未来,他所期待的纽约和崭新生活,这些声音的背后的城市,等着他去经过。

  窗外的城镇走马灯一样不停变换,广播的音色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激荡。乔期待的新生活,耗费了他所有梦想的城市,已经近在眼前。谁也无法预知结局,无论如何,他们只好咬着牙在寒冷里走下去。最后,似乎他们成了失败者,已经被城市伤害得体无完肤疲倦不堪。无所适从之际,两人还是准备前往炎热的迈阿密求生,脚下的道路已

  经改变,当初的勇气荡然无存。

  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2009),被多数人看做是一部相对中庸的片子。好在从片中的故事放开去看,却是嬉皮士文化一个具体的图景呈现。电影没正面描述年轻人去流浪远方的过程,却讲述了流浪的动机和起因。小镇青年艾略特?提伯,因为参与这次活动,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需要,决定离开父母,离开一成不变的小镇,和同伴们一起上路。

  电影以音乐节为背景,温和地速写了当时青年人的心志,还原了属于一个时代的独特气场,其所恢复的1960年代的纽约社会生态,嬉皮士文化生活的最后心气,正是年轻的流浪者们浑身散出的芳香。谁也不愿意被伙伴抛弃在路边,沉沦在庸俗生活里,继续在和父辈别无二致的日子里渐趋平庸,默不作声,娶妻生子,成功发财,在日复一日的可怜世界里成为被时间冷冻的僵尸。

  他们连夜奔赴去寻觅知音,彻夜不眠,谈论文学、艺术、摇滚乐、神秘事物。他们在最无聊的日子里趴在窗子边上远眺,霞光暗下去,金星升起,曙光到来,看着路上来往的人群里钻出一个自己的伙伴,大声地喊“走,我们去旧金山”。很多人已经倒在路上,有些人才刚刚出门。此后,趁着年轻上路,不仅是嬉皮士年代的老派口号,还是今天依然无所适从或渴望出走的波波族、暴走族们的信条。

  ……

TOP插图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0

开  本:16开

加载页面用时:4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