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Fun书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作  者:(美)尼古拉斯·韦普肖特 著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定  价:59.00

I S B N :9787111410515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经济  >  经济学读物  >  经济学理论、研究与通识    

标  签:经济  经济学理论  

[查看微博评论]

分享到:

TOP编辑絮语  [展开]

2011年法兰克福书展,书海中与这本书相遇,机缘巧合。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书可以将经济学大师和他们对经济学的贡献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展现出来。当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我充满期待。拿到样书后,精彩程度出乎我的意料。随着译者的精心翻译,整本书的全貌也慢慢展现。虽然是一本需要一定经济学基础才能更好的理解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读者范围不会太广。但是受读者欢迎程度超出意外,大家对经济形势的把握,对基本经济学原理的渴求,对经济学奠基人之间的生平故事随着大的经济形势的起伏兴趣越来越浓,使这本书成为众多经济学读物中的一本特立独行的小花,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了解历史,帮助每个读者了解今天的经济现象和决策。

书评书荐

TOP内容简介

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学决斗之起源与遗产
《通论》、《通往奴役之路》,这些思想的两位奠定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隔着一道巨大的深渊,凝视着彼此。这道深渊,拉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轰轰烈烈的经济学之战: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两人同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研究商业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哈耶克认为,改变经济的“自然平衡”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标志着一个周期结束的大规模失业和困难,可以靠政府开支来缓和。终其余生,两人始终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
二十多年中,两人通过信件辩论,通过公开发表的文章辩论,通过激烈的私下对话辩论,最终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凯恩斯口才和魅力过人,对世界持有一种乐观的愿景:政府计划和管控能撑起经济。这一观点很快为大西洋两岸整整一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接受。

TOP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韦普肖特,记者,著有《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政治姻缘》(Ronald Reagan and Margaret Thatcher: A Political Marriage)。《伦敦时报》和《纽约太阳报》前资深编辑,现居纽约。

TOP目录

推荐序一(梁小民)
推荐序二(何 帆)
引 言
1919~1927
1.  迷人的英雄 …… 1
凯恩斯怎样成为哈耶克的偶像
1919~1924
2.  帝国的终结 …… 13
哈耶克亲身经历了超级通货膨胀
1923~1929
3.  战线划好了 …… 24
哈耶克否认经济存在“天然的”秩序
1928~1930
4.  荡寇志 …… 37
凯恩斯和哈耶克的第一次相遇
1931
5.  双虎屠龙 …… 52
哈耶克从维也纳来了
1931
6.  黎明前的决斗 …… 65
哈耶克苛评凯恩斯的《货币论》
1931
7.  还击 …… 77
凯恩斯和哈耶克扭打起来
1932
8.  偷天换日 …… 89
凯恩斯让皮耶罗?斯拉法继续辩论
1932~1933
9.  迈向《通论》 …… 100
免费治愈失业的办法
   1932~1936
10.    哈耶克熄火 …… 112
《通论》引来了回应
   1936
11.    凯恩斯攻克美国 …… 125
罗斯福和年轻的新政经济学家
   1936~1941
12.    绝望地卡在第6章 …… 139
哈耶克撰写自己的“通论”
  1937~1946
13.     通往无处之路 …… 153
哈耶克把凯恩斯的补救措施和暴政联系到了一起
  1944~1969
14.  茫然岁月 …… 169
佩尔兰山和哈耶克迁往芝加哥
  1946~1980
15.  凯恩斯时代 …… 185
美国30多年的无敌繁荣
  1963~1988
16.  哈耶克的反击 …… 204
弗里德曼、戈德华特、撒切尔和里根
  1989~2008
17.  战火重开 …… 221
淡水经济学家和咸水经济学家
2008至今
18.  赢家是…… ……237
避免大衰退
 注 释 …… 247
 致 谢 …… 304

TOP书摘

【引言】
这或许是20世纪经济学思想两大巨头之间常年厮杀角力中最不寻常的时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哈耶克一起,或是独自一人,整夜站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小教堂的屋顶上。1他们的任务是凝视天空,提防德国轰炸机飞到英格兰风景如画的小城市上空倾泻燃烧弹。
    1942年春夏两季,为报复英国轰炸了德国中世纪城市吕贝克(那里是U型艇的老巢)和罗斯托克(制造亨克尔轰炸机的地方),德国飞机轰炸了一连串毫无战略价值的英国城市。埃克塞特、巴斯和约克都变成了一片火海,城里的古建筑危在旦夕。英国新闻记者想出了“贝德克闪电战”(The Baedeker Blitz)这个词,因为德国空军的指挥者似乎是按照贝德克这本德文旅游指南(根据城市的文化价值为其评分)来选择英国的空袭目标。尽管剑桥的重要军工企业寥寥无几,但它有创办于中世纪的大学,所以它铁定进了纳粹的破坏名单。
    夜复一夜,国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以铁铲作武器,轮流站在华丽的哥特式教堂顶上巡逻(这座教堂的基石,是1441年亨利六世铺下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火警员发现,燃烧弹一旦爆炸,那就无计可施了;可要是燃烧弹落在屋顶上还没被引燃,赶紧把它扔到屋檐的墙壁外边去,损失就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年近60岁的凯恩斯和41岁的哈耶克,双双把铁铲靠在石灰石护栏上,坐在屋顶上静待德国人的空袭。他们都担心自己不够勇敢敏捷,救不了剑桥脆弱的石头房子。
    此情此景,跟两位素来反抗纳粹威胁的经济学家分外相衬。他们都曾以不同的方式,预见到了暴政的到来和希特勒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凯恩斯是国王学院年轻的经济学研究员,他应征加入了英国财政部,从华尔街替协约国筹措资金。到战争临近结束的1918年,英国财政部留下凯恩斯,要他建议怎样从战败的德国榨出战争赔偿来。
    在巴黎和会上的所见所闻令凯恩斯震惊。正当获胜的协约国领导者在复仇心的怂恿下,用严厉的经济处罚给德意志民族降下苦难时,凯恩斯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他认为,蓄意让德国这样一个现代贸易国家沦入贫困境地,会让它的国民陷入赤贫,为极端政治、暴动甚至革命创造条件。凯恩斯认为,《凡尔赛和约》非但没有以公正的方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反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回到祖国之后,他掏笔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痛斥了协约国领导人的蠢行。这本书畅销全球,将凯恩斯以“平易近人的经济学家”身份送上了国际舞台。
哈耶克同样具备凯恩斯刻薄而犀利的雄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奥地利军队的年轻士兵,从意大利前线回到几乎成为废墟、民众信心尽失的维也纳。没过多久,哈耶克和他全家经历了席卷奥地利经济的可怕的通货膨胀,他亲眼目睹双亲的积蓄荡然无存。此后,凡有人主张用通货膨胀修正破碎的经济,他无不厉声反对。他打定主意要证明棘手的经济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他逐渐认识到:以大规模公共开支计划来解决失业问题的主张,不但会带来不可控制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且会带来政治暴政。
尽管凯恩斯和哈耶克对《凡尔赛和约》的不足之处有着默契的看法,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在争论未来的经济走向。分歧之处包括政府本身的角色、政府干预经济对个体自由的威胁等。这场辩论逐渐升级,甚至蒙上了宗教世仇的气息。1929年股市崩盘引发经济大萧条后,就如何帮助糟糕的世界经济恢复健康一事,两人给出了南辕北辙的意见。到了最后,尽管两人已对始终不能达成共识一事做到泰然处之,可即便两人故去多年,他们各自狂热的信徒仍然继续论战。
2008年9月,华尔街出现了另一轮崩溃,新一场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面上支持哈耶克自由市场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实际上却要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要么静观其变,哪怕市场要经历一场可跟80多年前相匹敌的大萧条,也坐视不理、袖手旁观,等它自个儿消停下来;要么,迅速采纳凯恩斯的补救措施,用政府借来的几万亿美元拯救岌岌可危的经济,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一想到纵容自由市场不断恶化会带来怎样触目惊心的前景,乔治?布什来不及多做考虑,就放弃了哈耶克,投入了凯恩斯的怀抱。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督导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举债,把借来的钱注入经济。但刺激资金还没完全花出去,茶党运动就发起了暴力抗议,反对前所未有的公共债务水平,要求政府改弦更张。2008年10月,茶党支持者萨拉?帕尔(Sarah Pal)斥责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听好了,美国人民不喜欢政府到处紧急援助。”2政治评论员格伦?贝克(Glenn Beck)恳请美国人民重读哈耶克于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Road to Serfdom),这一举动重振了哈耶克的声望,早已遭人遗忘的奥地利人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凯恩斯过时了,哈耶克当红了。
是自由市场好还是政府干预好,各方观点争论之激烈,毫不逊色于20世纪30年代。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呢?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80年来,这个问题把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划为两大阵营。时至今日,两位杰出学者之间鲜明的立场差异,仍然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本书尝试对此问题给予解答。

TOP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88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加载页面用时:78.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