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能吸引“深度”眼球吗?
作者:百道 时间:2012年07月27日
订阅《新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收藏
微博评论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当当发布电子书阅读器,这件事情大家很关注,因为这是中国电子书1.0市场可以起动的积极信号。
北京日报的报道“电子书阅读器难靠内容盈利”采访了一些风头较劲的互联网人士,大家纷纷表示不看好。最典型的言论来自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
“我对数字阅读并不悲观,但考虑到中国国情,我觉得中国并没有专业电子阅读器的发展空间。”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直言,如今人们所用的4.5英寸或5英寸的智能手机,已基本能满足用户页面阅读的需求,各种类型的平板电脑更是比单纯的电子书阅读器更有吸引力。所以有多少用户会专门新买一个终端用来看书,值得商榷。
周鸿祎的看法也很值得商榷。把智能手机和电子书阅读器放在一起谈深度阅读的事情,就好像把鸿祎和虹影扯在一起比较写作能力一样。智能手机可以满足阅读需求,这没错。但是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阅读本身除了阅读习惯之外,还要得到眼球的配合。在平板电脑上连续阅读一个上午,中间停顿休息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频繁,但在纸书上阅读或在Kindle上阅读,阅读不会因眼睛的抗议而被打扰、被中断。对一个深度阅读者来说,这种差别至关重要。
在iPad刚推出时,目睹了一场朋友圈子里面的小范围辩论,一方说iPad肯定是赢家,一方说Kindle不会输。其实这是交集很小的对话,原因很简单,辩论双方是两种类型的读者,讨论的是定位两个市场的产品,各执一词,有如鸡说鸡话,鸭说鸭话。辩手甲是一年读书量在一到五本之间的轻度读者,辩手乙算得上重度读者,阅读时间每天超过五个小时,阅读大量来自图书、期刊的内容,
话到这里,还是得回到大家当下注目的都看上。尽管李国庆事先声明这个设备就是为深度阅读者准备的,但这个名字显然被赋予的期许太高,难免引来大家拍砖。如果阅读体验做得到位,能够让当当的纸书购买者愉快地平移到电子书,李国庆对媒体算的用户帐就可以成立。因此回到源头上,都看要能把阅读体验做到多看的程度,又有定价优势,对于深度阅读者和传统出版商的数字化转型来说,不啻是个好事,尤其是在金读没有露脸之前。即便是金读来到我们这个世界,都看的卡位策略也可以有所斩获。
新产品上市,得到大家的关注,营销已经成功。四面八方的口水即便和产品定位有出入,也表达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如果能把更多的人拉入到阅读的世界多看看,这不光是生意,更是美德。若能如此,都看便名副其实。
多看一出世,好事者已经写下了阅读体验。腾讯数码发布了署名绿恐龙哥哥的体验文章,百道转载图片及图注如下,原文见资讯频道“当当都看电子书试用:反应慢用户体验欠佳” 。
屏幕下方有广告位
网络连接存在BUG
光学导航和红外触控功能不实用
单手握持不易翻页
当当都看电子书强敌众多
屏幕有残影
屏幕有残影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