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书新闻
【百道编按】对于每一门学科的探索都需要正确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重要学科的研究一定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哲学是一门深奥却普世的学科,需要的是严谨的态度,不断包容的认知以及综合的分析能力等。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从书中让读者学会用正确的哲学眼光和方法来研究这门智慧的学科。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桂钿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对于哲学,有人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人说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还有人说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是苦口的良药,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都认为哲学虽然有用,确是艰涩的。周桂钿则认为前人的哲学定义都是正确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解。因为有些人虽然对于哲学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实际上仍然一窍不通。有的哲学工作者对于哲学殿堂,连门都没进,更说不上登堂入室。
本书作者周桂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在很多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看来欧洲就是整个世界,在欧洲有普遍意义也就是世界普遍意义。与许多欧洲哲学的研究者不同的是,在周桂钿看来,哲学的定义应该是从全世界的哲学中概括出来的,像欧洲中心主义者那种仅仅从欧洲的哲学中概括出来的哲学定义并不具有世界的普遍意义。周桂钿认为:“中国有哲学,孔子、庄子都是伟大的哲学家,研究哲学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应该承认世界其他地方如印度、日本、阿拉伯等国家也有哲学和哲学家。”
用世界性的视角去看待哲学,是研究哲学的第一步,作为一个普世的包容性很大的学科,想要深刻的去研究它,是不可以单一的认为某种哲学理论一定是高于另一种哲学理论的。另一点是在研究哲学的时候,不要把哲学当做绝对真理去死记硬背,思考才是研究的关键。要在联系中进行思考,用思考的结论进行争论,通过争论再次促进思考,就像研究中国哲学一样,为什么孔子要这样说,而孟子那样说?为什么儒学要表现的如此积极进取?研究哲学和学习哲学一样,都需要不断的思考。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一书,初稿是作者在给研究生讲“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讲义,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提、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哲学论文写作。作者从文字语言、校勘考证入手;进一步则是了解历史,研究现实,锻炼理论思维;然后是发现问题,加以论证、阐述和解决;最后讲到中国哲学的论文选题及论证、叙述等。全书是作者自己研究的体会和讲授的内容,给读者以亲切、生动、具体、可靠之感,同时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扎实研究的意味。本书不仅向读者传授哲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涉及哲学学术外围和基础的一些知识,如文献文本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背景、论文写作方法,等等,重点在中国哲学的背景问题,所以较多涉及中国历史文化问题,知识面比较广。作者知识渊博、学问功底扎实深厚,对诸多问题驾轻就熟,讲解游刃有余。
(编辑:C)
来源:百道网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